中文摘要 | 第8-10页 |
英文摘要 | 第10-12页 |
前言 | 第12-13页 |
第一章 辽宁玉米重大病虫害及植保机械研究进展 | 第13-24页 |
1.1 辽宁玉米主要病害及发生动态 | 第13-18页 |
1.1.1 玉米大斑病 | 第13-15页 |
1.1.2 玉米灰斑病 | 第15-16页 |
1.1.3 玉米瘤黑粉病 | 第16-17页 |
1.1.4 玉米普通锈病 | 第17-18页 |
1.2 辽宁主要虫害及发生动态 | 第18-21页 |
1.2.1 玉米螟 | 第18-20页 |
1.2.2 玉米粘虫 | 第20-21页 |
1.3 用于玉米病虫害防治的植保机械研究现状 | 第21-24页 |
第二章 法库县玉米大斑病发生动态监测及品种抗性调查 | 第24-33页 |
2.1 材料和方法 | 第24-26页 |
2.1.1 法库县玉米大斑病动态监测 | 第24-25页 |
2.1.2 玉米大斑病抗病品种鉴定 | 第25-26页 |
2.2 结果与分析 | 第26-32页 |
2.2.1 2016年法库县玉米大斑病发生动态 | 第26-28页 |
2.2.2 2017年法库县玉米大斑病发生动态 | 第28-29页 |
2.2.3 玉米大斑病抗病品种的抗性调查 | 第29-31页 |
2.2.4 玉米大斑病抗病品种的农艺形状和产量测定 | 第31-32页 |
2.3 小结 | 第32-33页 |
第三章 玉米螟发生动态监测 | 第33-41页 |
3.1 材料和方法 | 第33-35页 |
3.1.1 调查地点 | 第33页 |
3.1.2 调查方法 | 第33-35页 |
3.2 结果与分析 | 第35-40页 |
3.2.1 玉米螟冬后虫量及存活率调查结果 | 第35页 |
3.2.2 玉米螟化蛹羽化进度调查结果 | 第35-36页 |
3.2.3 玉米螟田间卵量调查结果 | 第36-37页 |
3.2.4 玉米螟卵寄生率调查结果 | 第37页 |
3.2.5 一代玉米螟为害情况调查结果 | 第37-38页 |
3.2.6 二代玉米螟为害情况调查表 | 第38-39页 |
3.2.7 玉米测产调查结果 | 第39页 |
3.2.8 越冬前幼虫虫量及存活率调查表 | 第39-40页 |
3.3 小结 | 第40-41页 |
第四章 玉米大斑病和玉米螟防控技术 | 第41-49页 |
4.1 材料和方法 | 第41-44页 |
4.1.1 玉米大斑病和玉米螟的联合防治试验 | 第41-43页 |
4.1.2 玉米田增产田间试验 | 第43-44页 |
4.2 结果与分析 | 第44-48页 |
4.2.1 玉米大斑病和玉米螟的联合防治试验结果 | 第44-47页 |
4.2.2 玉米增产田间试验结果 | 第47-48页 |
4.3 小结 | 第48-49页 |
第五章 结论与讨论 | 第49-52页 |
5.1 结论 | 第49-51页 |
5.1.1 法库县玉米大斑病发生动态监测及品种抗性调查 | 第49页 |
5.1.2 法库县玉米螟发生动态监测 | 第49-50页 |
5.1.3 玉米中后期病虫害防控技术 | 第50-51页 |
5.2 讨论 | 第51-52页 |
参考文献 | 第52-55页 |
致谢 | 第55-5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