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4页 |
| ABSTRACT | 第4-8页 |
| 第一章 引言 | 第8-10页 |
| ·研究背景 | 第8页 |
| ·研究方法 | 第8-9页 |
| ·创新之处 | 第9-10页 |
| 第二章 我国会计制度与企业所得税法规 | 第10-23页 |
| ·会计与企业所得税 | 第10-17页 |
| ·基本概念 | 第10-11页 |
| ·会计与企业所得税的差异 | 第11-15页 |
| ·会计与企业所得税的联系 | 第15-17页 |
| ·会计制度与企业所得税法规 | 第17-23页 |
| ·会计制度与企业所得税法规的基本概念及其存在的必要性 | 第18-20页 |
| ·会计制度与企业所得税法规的差异 | 第20-23页 |
| 第三章 税会模式分析 | 第23-30页 |
| ·税会模式的环境分析 | 第23-25页 |
| ·国际税会模式 | 第25-26页 |
| ·英、美国家采用所得税与财务会计相互独立的模式 | 第25-26页 |
| ·德国、法国采用所得税与财务会计法规相一致的模式 | 第26页 |
| ·我国税会模式 | 第26-30页 |
| ·经济体制改革以前,会计收益统一于应税收益 | 第26-27页 |
| ·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的税会模式 | 第27-30页 |
| 第四章 我国会计制度与企业所得税法规的业务差异 | 第30-51页 |
| ·收入类差异分析 | 第30-44页 |
| ·商品销售收入确认的差异 | 第31-34页 |
| ·提供劳务收入确认的差异 | 第34-37页 |
| ·让渡资产使用权收入确认的差异 | 第37-38页 |
| ·视同销售行为收入确认的不同 | 第38页 |
| ·投资收益确认的差异 | 第38-41页 |
| ·债务重组确认收益的差异 | 第41-43页 |
| ·接受捐赠资产的差异分析 | 第43-44页 |
| ·无法支付的应付款项的差异分析 | 第44页 |
| ·在建工程试运行收入的差异分析 | 第44页 |
| ·成本类差异分析 | 第44-51页 |
| ·销售成本的确认差异 | 第44-45页 |
| ·借款费用的处理差异 | 第45-48页 |
| ·工资、薪金支出的处理差异 | 第48-49页 |
| ·捐赠支出处理的差异 | 第49页 |
| ·业务招待费的处理差异 | 第49页 |
| ·广告费和业务宣传费的处理差异 | 第49-50页 |
| ·资产减值准备的确认差异 | 第50-51页 |
| 第五章 我国现阶段会计制度与企业所得税法规的协作 | 第51-61页 |
| ·我国现有税会关系模式的不足 | 第51-54页 |
| ·会计制度与企业所得税法规的协作原则 | 第54-55页 |
| ·会计制度与企业所得税法规协作的一般思路 | 第55-57页 |
| ·会计制度与企业所得税法规协作的具体方式 | 第57-61页 |
| ·收入类业务的具体协作 | 第57-58页 |
| ·成本类业务的具体协作 | 第58-61页 |
| 第六章 结束语 | 第61-62页 |
| 后记 | 第62-65页 |
| 主要参考文献 | 第65-67页 |
| 作者在读期间发表的主要论文 | 第67-69页 |
| 致谢 | 第6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