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8页 |
| ABSTRACT | 第8-10页 |
| 0 前言 | 第10-13页 |
| 1 文献综述(一)--手性拆分方法 | 第13-28页 |
| ·手性拆分方法 | 第13-21页 |
| ·结晶拆分法 | 第13-14页 |
| ·化学拆分法 | 第14页 |
| ·酶法拆分法 | 第14-15页 |
| ·萃取拆分法 | 第15页 |
| ·不对称转换法 | 第15页 |
| ·色谱法 | 第15-21页 |
| ·“刷型”手性固定相 | 第16-17页 |
| ·配体交换色谱(LEC)手性固定相 | 第17-18页 |
| ·蛋白质手性固定相 | 第18页 |
| ·环糊精键合手性固定相和手性冠醚键合固定相 | 第18-19页 |
| ·合成手性聚合物键合相 | 第19页 |
| ·大环抗生素类手性固定相 | 第19-20页 |
| ·多糖衍生物CSP | 第20-21页 |
| ·纤维素衍生物化学键合型固定相制备方法 | 第21-22页 |
| ·多糖衍生化手性固定相的应用及进展 | 第22-23页 |
| ·多糖衍生物的拆分机理以及影响拆分能力的主要因素 | 第23-25页 |
| ·拆分机理 | 第23-24页 |
| ·影响多糖衍生化手性固定相拆分能力的因素 | 第24-25页 |
| ·小结 | 第25-28页 |
| 2 键合型纤维素-(3,5-二甲基苯基氨基甲酸酯)手性固定相的制备与手性分离研究 | 第28-53页 |
| ·键合型手性固定相的制备 | 第28-35页 |
| ·硅胶的扩孔 | 第28-29页 |
| ·扩孔方法 | 第28-29页 |
| ·结果与讨论 | 第29页 |
| ·固定相的合成反应 | 第29-35页 |
| ·合成方法的选择 | 第30-31页 |
| ·纤维素酯化试剂的选择 | 第31-32页 |
| ·键合试剂的选择 | 第32页 |
| ·反应原理 | 第32-33页 |
| ·实验试剂与仪器 | 第33-34页 |
| ·纤维素羟基取代率的表征 | 第34-35页 |
| ·手性柱子的装填 | 第35-36页 |
| ·装柱装置 | 第35页 |
| ·仪器、材料和试剂 | 第35-36页 |
| ·装柱过程 | 第36页 |
| ·实验结论 | 第36-37页 |
| ·手性柱识别性能测定 | 第37-51页 |
| ·实验部分 | 第37-38页 |
| ·试剂 | 第38页 |
| ·仪器和色谱条件 | 第38页 |
| ·结果与讨论 | 第38-50页 |
| ·常规流动相下手性固定相对对映体的拆分 | 第38-43页 |
| ·非常规流动相下手性固定相对对映体的拆分 | 第43-50页 |
| ·色谱柱稳定性 | 第50-51页 |
| ·本章小节 | 第51-53页 |
| 3 交联型纤维素-(3,5-二甲基苯基氨基甲酸酯)手性固定相的制备与手性分离研究 | 第53-62页 |
| ·固定相合成实验部分 | 第53-55页 |
| ·反应原理 | 第53-54页 |
| ·实验所用仪器与试剂 | 第54-55页 |
| ·固定相的表征 | 第55页 |
| ·色谱条件 | 第55页 |
| ·固定相色谱性能测试 | 第55-60页 |
| ·常规流动相下实验结果 | 第55-58页 |
| ·非常规流动相下实验结果 | 第58-60页 |
| ·硅胶载体的选择 | 第60页 |
| ·本章小结 | 第60-62页 |
| 4 结论 | 第62-64页 |
| 致谢 | 第6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