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 第1-7页 |
一、 劳动者的范畴 | 第7-9页 |
二、 欧盟法赋予劳动者在自由流动时的权利 | 第9-13页 |
(一) 、移民权利 | 第9-12页 |
1 、入境与停留的权利 | 第9-10页 |
2 、自由迁徙和定居的权利 | 第10页 |
3 、在就业资格方面的权利 | 第10页 |
4 、在职业培训方面的权利 | 第10-11页 |
5 、在平等待遇方面的权利 | 第11-12页 |
(二) 、市场进入权 | 第12页 |
(三) 、附属权利 | 第12-13页 |
三、 欧盟法对劳动者的权利限制和保障 | 第13-17页 |
(一) 、欧盟劳动者权利的限制 | 第13-15页 |
1 、语言、特定人员的收入来源限制 | 第13-14页 |
2 、基于公共政策、公共安全或公共卫生的限制 | 第14页 |
3 、国家公职人员的就业限制 | 第14-15页 |
(二) 、欧盟劳动者权利的保障 | 第15-17页 |
1 、法律制度保障 | 第15-16页 |
2 、社会福利保障 | 第16-17页 |
3 、卫生医疗保障 | 第17页 |
四、 欧盟劳动者自由流动的立法背景 | 第17-21页 |
(一) 经济方面的原因 | 第17-20页 |
1 、深化经济一体化之必需 | 第17-19页 |
2 、建立统一大市场之必要 | 第19-20页 |
(二) 、政治方面的原因 | 第20-21页 |
五、 为促进劳动者的自由流动而采取的措施 | 第21-26页 |
(一) 、欧盟为促进劳动者的自由流动而采取的措施 | 第21-25页 |
1 、动用法律手段,消除影响劳动者自由流动的三大障碍 | 第21-23页 |
2 、针对影响劳动者自由流动的相关障碍所采取的具体措施 | 第23-24页 |
3 、为促进劳动者的自由流动而采取的其他措施 | 第24-25页 |
(二) 、各国为促进劳动者的自由流动而采取的相应政策、措施 | 第25-26页 |
1 、针对物质障碍中的边界控制 | 第25-26页 |
2 、针对技术障碍中从业资格的相互承认 | 第26页 |
六、 对欧盟劳动者自由流动的评价 | 第26-31页 |
(一) 、积极作用 | 第27-30页 |
1 、从经济层面上看,带来了经济效益,促进了经济更深层次的一体化 | 第27-28页 |
2 、从政治层面上看,促进了各国人民的融合以及欧盟政治的一体化 | 第28-29页 |
3 、从法律层面上看,制定和完善了相关条款,为欧盟法律的一体化奠定了基础 | 第29-30页 |
(二) 、消极影响 | 第30-31页 |
七、 欧盟劳动者的自由流动对我国劳动力合理流动的启示 | 第31-45页 |
(一) 、我国劳动者流动的现状 | 第32-35页 |
(二) 、欧盟和我国流动劳动者所享有的权利之比较 | 第35-39页 |
1 、在移民权利、市场进入权及其限制方面 | 第35-37页 |
2 、在附属权利方面 | 第37-38页 |
3 、在社会保障方面 | 第38-39页 |
(三) 、促进我国劳动者合理流动的法律构建 | 第39-45页 |
1 改革当前的户籍制度,制定户籍法 | 第39-41页 |
2 、完善社会保障法律体系 | 第41-43页 |
3 、完善劳动就业法规体系 | 第43-44页 |
4 、加强外来劳动者的管理立法 | 第44页 |
5 、加大义务教育法改革的力度 | 第44-45页 |
八、 结语 | 第45-46页 |
参考书目 | 第46-4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