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20页 |
| ·轮状病毒及其疫苗的研究进展 | 第10-13页 |
| ·轮状病毒概述 | 第10-12页 |
| ·轮状病毒疫苗的研究进展 | 第12-13页 |
| ·植物基因工程疫苗 | 第13-15页 |
| ·植物基因工程疫苗及食用疫苗概述 | 第13页 |
| ·植物基因工程疫苗的作用原理及获得方法 | 第13-14页 |
| ·植物基因工程疫苗的优势和局限性 | 第14页 |
| ·植物基因工程疫苗的研究进展 | 第14-15页 |
| ·甜菜再生及转化研究概况 | 第15-17页 |
| ·甜菜黑色焦枯病毒的研究进展 | 第17-18页 |
| ·甜菜黑色焦枯病毒概述 | 第17-18页 |
| ·甜菜黑色焦枯病毒作为载体在植物中表达外源蛋白的潜力 | 第18页 |
|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18-20页 |
| 第二章 材料及方法 | 第20-30页 |
| ·材料 | 第20-23页 |
| ·植物材料 | 第20页 |
| ·菌种 | 第20页 |
| ·质粒载体 | 第20页 |
| ·酶和化学试剂 | 第20-21页 |
| ·引物设计 | 第21页 |
| ·培养基和缓冲液的配制 | 第21-23页 |
| ·方法 | 第23-30页 |
| ·大肠杆菌感受态细胞的制备 | 第23页 |
| ·大肠杆菌感受态细胞的转化 | 第23页 |
| ·单菌落直接鉴定法(Cracking)快速筛选重组质粒 | 第23页 |
| ·菌落PCR | 第23页 |
| ·质粒DNA的小量提取 | 第23-24页 |
| ·质粒DNA的大量提取 | 第24页 |
| ·DNA片段的回收纯化 | 第24页 |
| ·目的片段与载体的连接 | 第24-25页 |
| ·质粒载体的酶切和脱盐处理 | 第25页 |
| ·体外转录 | 第25页 |
| ·RNA摩擦接种 | 第25页 |
| ·植物总RNA的提取 | 第25页 |
| ·反转录PCR(RT-PCR) | 第25页 |
| ·Western blotting | 第25-26页 |
| ·大肠杆菌原核表达载体的诱导表达 | 第26页 |
| ·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及染色 | 第26页 |
| ·融合蛋白的可溶性分析 | 第26-27页 |
| ·农杆菌感受态细胞的制备 | 第27页 |
| ·植物表达载体向农杆菌感受态细胞的转化 | 第27页 |
| ·甜菜基因组总DNA的提取 | 第27页 |
| ·基因组PCR | 第27-28页 |
| ·Southern blotting(同位素标记法) | 第28-29页 |
| ·PCR-Southern | 第29-30页 |
| 第三章 轮状病毒VP6亚单位在大肠杆菌中的诱导表达、纯化及其高效抗血清的制备 | 第30-37页 |
| ·材料和方法 | 第30-32页 |
| ·材料 | 第30页 |
| ·方法 | 第30-32页 |
| ·结果与分析 | 第32-35页 |
| ·诱导表达及可溶性分析 | 第32-33页 |
| ·VP6蛋白的纯化 | 第33-34页 |
| ·VP6抗血清的制备 | 第34-35页 |
| ·讨论 | 第35-37页 |
| ·原核表达体系的选取 | 第35-36页 |
| ·纯化方法的选取 | 第36页 |
| ·兔抗血清制备方法的改进 | 第36-37页 |
| 第四章 以甜菜黑色焦枯病毒为载体瞬时表达轮状病毒VP6亚单位抗原 | 第37-45页 |
| ·材料及方法 | 第37-39页 |
| ·ELISA缓冲液的配制 | 第37-38页 |
| ·方法 | 第38-39页 |
| ·结果与分析 | 第39-43页 |
| ·瞬时表达载体pBBSV-sVP6的构建 | 第39-40页 |
| ·体外转录和摩擦接种 | 第40页 |
| ·发病症状观察 | 第40-41页 |
| ·sVP6基因在苋色藜中表达的分子检测 | 第41-43页 |
| ·讨论 | 第43-45页 |
| 第五章 表达VP6的植物叶片饲喂小鼠诱导抗体产生及其免疫保护作用 | 第45-54页 |
| ·材料及方法 | 第45-47页 |
| ·材料 | 第45-46页 |
| ·方法 | 第46-47页 |
| ·结果与分析 | 第47-51页 |
| ·植物接种及叶片收集 | 第47页 |
| ·植物材料总可溶性蛋白的提取及定量分析 | 第47-48页 |
| ·小鼠免疫及其体内保护抗体的检测 | 第48-49页 |
| ·攻毒及该食用疫苗为小鼠提供抵抗其他A组轮状病毒的异源交叉保护 | 第49-51页 |
| ·讨论 | 第51-54页 |
| ·粘膜免疫的可行性及意义 | 第51页 |
| ·轮状病毒VP6亚单位可食用疫苗诱导的被动免疫 | 第51-52页 |
| ·可食用疫苗存在的问题及免疫佐剂 | 第52-54页 |
| 第六章 农杆菌介导的VP6基因甜菜转化体系的建立 | 第54-64页 |
| ·材料与方法 | 第54-55页 |
| ·材料 | 第54-55页 |
| ·甜菜的转化方法 | 第55页 |
| ·结果与分析 | 第55-61页 |
| ·植物表达载体pBinBB-sVP6的构建 | 第55-56页 |
| ·农杆菌介导的甜菜遗传转化 | 第56-58页 |
| ·甜菜再生苗VP6基因整合的分子检测 | 第58-61页 |
| ·讨论 | 第61-64页 |
| ·甜菜品种对遗传转化的影响 | 第61-62页 |
| ·转化方法对甜菜遗传转化的影响 | 第62-63页 |
| ·再生抗性植株的生根 | 第63-64页 |
| 参考文献 | 第64-72页 |
| 致谢 | 第72-73页 |
| 附录Ⅰ 调整硫酸铵溶液饱和度计算表(25℃) | 第73-74页 |
| 附录Ⅱ TRIS-甘氨酸SDS-不连续系统不同浓度凝胶配制用量表 | 第74-75页 |
| 附录Ⅲ 缩略词 | 第75-76页 |
| 作者简介 | 第7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