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生桥二级水电站Ⅲ号隧洞围岩固结灌浆的研究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9页 |
·前言 | 第9页 |
·灌浆技术、理论概述 | 第9-17页 |
·灌浆技术的发展简述 | 第9-10页 |
·灌浆理论的研究现状 | 第10-11页 |
·灌浆模拟试验的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灌浆材料 | 第12-13页 |
·灌浆方法 | 第13页 |
·灌浆设计 | 第13-14页 |
·灌浆过程监控和效果检测 | 第14-15页 |
·灌浆技术的发展展望 | 第15页 |
·我国灌浆技术取得的主要成绩 | 第15-17页 |
·工程概况 | 第17-18页 |
·本文的研究内容与意义 | 第18-19页 |
第二章 隧洞围岩高压固结灌浆研究 | 第19-28页 |
·隧洞围岩固结灌浆研究 | 第19-20页 |
·高压灌浆研究 | 第20-28页 |
·高压灌浆原理 | 第20-22页 |
·水力劈裂效应及其对灌浆效果的影响 | 第22-25页 |
·扩缝效应对灌浆效果的影响 | 第25-28页 |
第三章 Ⅲ号隧洞围岩固结灌浆试验 | 第28-37页 |
·隧洞工程地质概况 | 第28-30页 |
·岩性及分布 | 第28页 |
·构造 | 第28页 |
·地应力 | 第28-29页 |
·岩溶洞穴发育特点 | 第29页 |
·Ⅲ号隧洞揭露的主要溶洞 | 第29-30页 |
·高压固结灌浆试验 | 第30-35页 |
·不良地质段的加固处理原则 | 第30页 |
·灌浆试验 | 第30-32页 |
·灌浆工艺 | 第32-34页 |
·浆液配制及水灰比变换 | 第34页 |
·抬动观测及注入率与灌浆压力的协调控制 | 第34页 |
·结束标准 | 第34页 |
·高压灌浆塞 | 第34-35页 |
·地表抬动监测与处理 | 第35-37页 |
第四章 Ⅲ号隧洞地基抬动变形情况及原因分析 | 第37-44页 |
·抬动变形情况 | 第37页 |
·抬动变形的研究 | 第37-41页 |
·单条裂隙不同压力 | 第37-40页 |
·单条裂隙不同埋深 | 第40页 |
·单条裂隙不同压重 | 第40-41页 |
·两条以上裂隙的灌浆 | 第41页 |
·变形原因分析 | 第41-42页 |
·地质原因 | 第41页 |
·灌浆边界条件的影响 | 第41-42页 |
·处理措施 | 第42-43页 |
·本章小结 | 第43-44页 |
第五章 Ⅲ号隧洞围岩固结灌浆设计与施工 | 第44-62页 |
·隧洞围岩高压固结灌浆施工研究 | 第44-47页 |
·固结灌浆孔的布置 | 第44页 |
·钻孔施工 | 第44-45页 |
·灌浆施工 | 第45-46页 |
·锚杆施工 | 第46-47页 |
·Ⅲ号引水隧洞的支护设计 | 第47-48页 |
·设计原则 | 第47页 |
·一、二期支护设计 | 第47-48页 |
·不良地质洞段的处理设计 | 第48-50页 |
·不良地质洞段的划分 | 第48-49页 |
·处理原则 | 第49页 |
·处理措施 | 第49-50页 |
·隧洞开挖 | 第50-51页 |
·一期支护 | 第51-52页 |
·混凝土衬砌 | 第52-53页 |
·施工方法 | 第52页 |
·施工工艺 | 第52-53页 |
·灌浆工程 | 第53-55页 |
·施工方法 | 第54页 |
·施工工艺 | 第54-55页 |
·不良地质洞段施工 | 第55-58页 |
·缺陷处理 | 第58-62页 |
第六章 Ⅲ号隧洞灌浆质量检测与资料分析 | 第62-69页 |
·地球物理及力学特征 | 第62页 |
·测试方法与技术 | 第62-65页 |
·单孔超声波测试 | 第62-63页 |
·跨孔同步超声波测试 | 第63-64页 |
·跨孔超声波CT测试 | 第64-65页 |
·资料分析与成果 | 第65-67页 |
·资料分析与测试数据综合统计 | 第65页 |
·基础部分成果综述 | 第65-66页 |
·洞身部分成果综述 | 第66-67页 |
·误差分析 | 第67-68页 |
·建议与说明 | 第68-69页 |
·建议 | 第68页 |
·说明 | 第68-69页 |
第七章 结论与建议 | 第69-71页 |
参考文献 | 第71-74页 |
致谢 | 第74-75页 |
攻读学位期间主要的研究成果 | 第7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