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7页 |
| ABSTRACT3 | 第7-9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9-17页 |
| 1. 1 引言 | 第9页 |
| 1. 2 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发展简史 | 第9-10页 |
| 1. 3 有机小分子电致发光器件 | 第10-12页 |
| 1. 3. 1 有机小分子电致发光器件的结构 | 第10-11页 |
| 1. 3. 2 有机小分子电致发光器件的工作机理 | 第11-12页 |
| 1. 3. 3 有机小分子电致发光器件的制备 | 第12页 |
| 1. 4 红色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研究 | 第12-14页 |
| 1. 5 卟啉化合物电致发光性能的研究近况 | 第14-15页 |
| 1. 6 本课题的研究目的、意义和内容 | 第15-17页 |
| 第2章 有机电致发光材料的合成 | 第17-23页 |
| 2. 1 仪器与试剂 | 第17-18页 |
| 2. 1. 1 实验仪器 | 第17页 |
| 2. 1. 2 实验试剂 | 第17-18页 |
| 2. 2 发光材料的合成 | 第18-20页 |
| 2. 2. 1 8-羟基喹啉铝的合成 | 第18页 |
| 2. 2. 2 卟啉化合物的合成 | 第18-20页 |
| 2. 3 合成方法的研究与讨论 | 第20-23页 |
| 2. 3. 1 8-羟基喹啉铝的合成 | 第20-22页 |
| 2. 3. 2 卟啉化合物的合成 | 第22-23页 |
| 第3章 有机电致发光材料的光谱性能 | 第23-26页 |
| 3. 1 卟啉化合物的紫外吸收光谱 | 第23-24页 |
| 3. 2 卟啉化合物的荧光光谱 | 第24-26页 |
| 第4章 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制备 | 第26-35页 |
| 4. 1 仪器与试剂 | 第26-27页 |
| 4. 1. 1 仪器 | 第26页 |
| 4. 1. 2 试剂 | 第26-27页 |
| 4. 2 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制作工艺 | 第27-30页 |
| 4. 2. 1 ITO导电玻璃的刻蚀和清洗 | 第27-28页 |
| 4. 2. 2 加热器具的处理 | 第28-29页 |
| 4. 2. 3 各功能膜的制备工艺 | 第29-30页 |
| 4. 3 发光器件结构的设计 | 第30-31页 |
| 4. 3. 1 发光器件结构的设计 | 第30-31页 |
| 4. 3. 2 发光器件各功能薄膜层厚度的选择 | 第31页 |
| 4. 4 发光器件的制作 | 第31-35页 |
| 4. 4. 1 发光材料膜的沉积厚度-时间的曲线 | 第31-33页 |
| 4. 4. 2 相对厚度摩尔因子的测定 | 第33-34页 |
| 4. 4. 3 真空镀膜法制备发光器件 | 第34-35页 |
| 第5章 卟啉电致发光性能的研究 | 第35-56页 |
| 5. 1 掺杂摩尔分数对器件发光性能的影响 | 第35-47页 |
| 5. 1. 1 掺杂摩尔分数对器件电致发光(EL)光谱的影响 | 第35-38页 |
| 5. 1. 2 掺杂摩尔分数对器件发光色度的影响 | 第38-41页 |
| 5. 1. 3 掺杂摩尔分数对器件发光效率的影响 | 第41-43页 |
| 5. 1. 4 掺杂摩尔分数对器件发光亮度的影响 | 第43-45页 |
| 5. 1. 5 讨论 | 第45-47页 |
| 5. 2 不同卟啉对器件发光效能的影响 | 第47-53页 |
| 5. 2. 1 不同卟啉对器件发光效率的影响 | 第47页 |
| 5. 2. 2 不同卟啉对器件发光亮度的影响 | 第47-49页 |
| 5. 2. 3 讨论 | 第49-53页 |
| 5. 3 卟啉与其它红光染料发光性能的对比 | 第53-55页 |
| 5. 4 展望 | 第55-56页 |
| 结论 | 第56-58页 |
| 参考文献 | 第58-64页 |
| 致谢 | 第64-65页 |
| 附录A 攻读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65-66页 |
| 附录B 化合物谱图 | 第66-7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