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冶金工业论文--冶金技术论文--粉末冶金(金属陶瓷工艺)论文--粉末成型、烧结及后处理论文

蒸发凝聚法制备金属超微粉末工艺规律的研究

摘要第1-7页
ABSTRACT第7-8页
插图索引第8-9页
附表索引第9-10页
第1章 文献综述第10-26页
 1.1 金属超微粉末研究的发展第10-11页
 1.2 金属超微粉末制备方法概述第11-21页
  1.2.1 蒸发凝聚法第13-18页
  1.2.2 其它制备方法综述第18-21页
 1.3 金属超微粉末的表征方法概述第21-22页
 1.4 金属超微粉末特性研究发展概述第22-23页
 1.5 金属超微粉末应用研究概述第23-24页
 1.6 选题意义第24-25页
 1.7 拟开展的研究工作第25-26页
第2章 超微粉末制备装置设计及实验方案第26-30页
 2.1 设备设计思路第26页
 2.2.实验装置第26-28页
  2.2.1 金属蒸发室第27页
  2.2.2 超微粉末收集室第27页
  2.2.3 真空系统第27页
  2.2.4 测温装置第27页
  2.2.5 水冷系统第27-28页
 2.3.实验步骤第28页
 2.4.超微粉末测试分析方法第28-29页
  2.4.1 超微粉末的形貌观测第28页
  2.4.2 超微粉末的结构和性能分析第28页
  2.4.3 超微粉末的粒度分析第28-29页
  2.4.4 超微粉末的产率及金属蒸发速率计算第29页
 2.5.实验流程图第29-30页
第3章 金属蒸发规律及超微粉末产率的研究第30-41页
 3.1 实验现象及过程第30-32页
  3.1.1 金属烟形和金属蒸发速率的变化规律第30-31页
  3.1.2 超微粉末的沉积过程及沉积状态第31-32页
  3.1.3 超微粉末的稳定化处理工艺第32页
 3.2 工艺条件对铜的蒸发速率和超微粉末产率的影响第32-36页
  3.2.1 蒸发温度T的影响第32-34页
  3.2.2 Ar气压力P的影响第34页
  3.2.3 坩埚内金属液面深度H的影响第34-35页
  3.2.4 坩埚直径φ的影响第35-36页
 3.3 银超微粉末的制备第36页
 3.4 金属超微粉末制备过程的理论分析第36-40页
  3.4.1 蒸发工艺条件对金属蒸发速率的影响第36-38页
  3.4.2 蒸发工艺条件对粉末产率的影响第38-39页
  3.4.3 维持液面深度的措施第39-40页
 3.5 小结第40-41页
第4章 制备工艺对超微粉末粒度、形貌和结构的影响第41-58页
 4.1 前言第41页
 4.2 工艺参数对铜超微粉末的平均粒度及粒度分布的影响第41-44页
  4.2.1 蒸发温度T的影响第41-42页
  4.2.2 Ar气压力P的影响第42-43页
  4.2.3 收集高度H的影响第43-44页
 4.3 工艺参数对金属超微粉末形貌的影响第44-48页
  4.3.1 蒸发温度对铜超微粉末形貌的影响第44-45页
  4.3.2 Ar的压力对铜超微粉末形貌的影响第45-46页
  4.3.3 工艺参数对锌粉颗粒形貌的影响结果第46-47页
  4.3.4 银超微粉末的形貌特征第47-48页
 4.4 制备工艺条件对超微粉末结构的影响第48-50页
 4.5 超微铜粉的差热分析(DSC)第50-51页
 4.6 分析与讨论第51-56页
  4.6.1 金属超微粒子的生长过程第51-53页
  4.6.2 超微粉末的凝聚生长过程的理论分析第53-55页
  4.6.3 超微粉末的粒度控制技术第55-56页
 4.7 小结第56-58页
结论第58-60页
参考文献第60-64页
致谢第64-65页
附录A (攻读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第65页

论文共6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锌产量预测模型的密闭鼓风炉炉况优化研究
下一篇:对建立节约交易费用的经济行政法制度结构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