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绪论 | 第1-20页 |
1.1 给水管网运行管理现状分析 | 第8-12页 |
1.2 GIS及其 WebGIS技术在给水系统中的应用与发展 | 第12-16页 |
1.2.1 GIS技术在给水系统中的应用与发展 | 第12-13页 |
1.2.2 WebGIS技术在给水系统中的应用与发展 | 第13-16页 |
1.3 三维可视化技术 | 第16-17页 |
1.4 本研究的目的及其意义 | 第17-18页 |
1.4.1 本研究的主要目的 | 第17页 |
1.4.2 本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17-18页 |
1.4.3 本研究的意义 | 第18页 |
1.5 论文的组织结构 | 第18-20页 |
2 给水管网水力水质仿真 | 第20-26页 |
2.1 给水管网水力仿真 | 第20-23页 |
2.1.1 给水管网简化 | 第20-21页 |
2.1.2 水量的计算 | 第21页 |
2.1.3 阻力计算 | 第21-22页 |
2.1.4 水力计算 | 第22-23页 |
2.2 给水管网水质模型开发 | 第23-26页 |
2.2.1 给水管网水质模型研究进展 | 第23-24页 |
2.2.2 余氯衰减模型 | 第24-25页 |
2.2.3 数值方法 | 第25-26页 |
3 系统设计 | 第26-34页 |
3.1 客户需求调查 | 第26页 |
3.2 系统功能分析 | 第26-27页 |
3.3 功能模块设计 | 第27-28页 |
3.4 系统的总体设计 | 第28-34页 |
3.4.1 系统的设计原则 | 第28页 |
3.4.2 系统网络结构 | 第28-29页 |
3.4.3 系统平台设计 | 第29-32页 |
3.4.4 系统软件需求 | 第32-34页 |
4 数据库及其数据操作 | 第34-50页 |
4.1 数据库建设 | 第34-42页 |
4.1.1 数据库设计原则 | 第34页 |
4.1.2 数据库设计 | 第34-36页 |
4.1.3 数据库建设 | 第36-42页 |
4.2 数据操作 | 第42-50页 |
4.2.1 用户注册 | 第42-45页 |
4.2.2 用户信息更新 | 第45-46页 |
4.2.3 用户删除 | 第46-48页 |
4.2.4 安全访问控制 | 第48-50页 |
5 系统的三维可视化 | 第50-82页 |
5.1 三维可视化原理 | 第50-51页 |
5.2 基于OpenGL的三维可视化方法 | 第51-53页 |
5.3 地形三维可视化 | 第53-72页 |
5.3.1 三维数据模型 | 第53-54页 |
5.3.2 数据预处理 | 第54-60页 |
5.3.3 地形三维显示 | 第60-72页 |
5.4 给水管网水压面、水质面三维可视化 | 第72-82页 |
5.4.1 空间三角形的法向量计算 | 第72-74页 |
5.4.2 三维面的颜色处理 | 第74-75页 |
5.4.3 三维面的光照处理 | 第75-79页 |
5.4.4 三维面的分析 | 第79-82页 |
6 信息发布 | 第82-96页 |
6.1 MapXtreme简介 | 第82页 |
6.2 MapXtreme技术特点 | 第82-83页 |
6.3 MapXtreme for NT发布原理 | 第83-84页 |
6.4 MapXtreme应用模型 | 第84-85页 |
6.5 数据绑定 | 第85-86页 |
6.6 专题图的制作 | 第86-88页 |
6.7 程序开发 | 第88-90页 |
6.8 发布图例 | 第90-96页 |
7 系统应用图例 | 第96-103页 |
7.1 网站图例 | 第96-99页 |
7.2 三维水质面图例 | 第99-103页 |
8 结论 | 第103-104页 |
致谢 | 第104-105页 |
参考文献 | 第105-114页 |
附录一 铜川市管网图 | 第114页 |
附录二 D-TIN三角形节点编号 | 第114-115页 |
附录三 D-TIN三角形节点数据 | 第115-116页 |
附录四 硕士期间参加的课题及其发表的论文 | 第11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