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网格技术的数据传输平台实现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0页 |
| ·课题背景 | 第7页 |
| ·课题研究的内容和意义 | 第7-8页 |
| ·课题的来源和作者的主要工作 | 第8-9页 |
| ·本文章节的安排 | 第9-10页 |
| 第二章 网格概述 | 第10-30页 |
| ·需求背景 | 第10-11页 |
| ·网格的内涵 | 第11-13页 |
| ·网格的目标 | 第13-14页 |
| ·网格的特点 | 第14-16页 |
| ·可靠性 | 第14页 |
| ·易使用性 | 第14-15页 |
| ·统一开放性 | 第15页 |
| ·经济性 | 第15页 |
| ·可扩展性 | 第15-16页 |
| ·网格的体系结构 | 第16-22页 |
| ·网格的工作生命周期 | 第16-20页 |
| ·网格的协议体系 | 第20-22页 |
| ·应用领域 | 第22-26页 |
| ·科学领域 | 第22-23页 |
| ·军事领域 | 第23页 |
| ·商业领域 | 第23-25页 |
| ·教育领域 | 第25页 |
| ·医疗领域 | 第25-26页 |
| ·网格和其他技术的区别 | 第26-30页 |
| ·网格和Web Service 的区别 | 第26-29页 |
| ·网格和集群的区别 | 第29页 |
| ·网格和分布式计算的区别 | 第29-30页 |
| 第三章 网格开发环境 | 第30-37页 |
| ·GLOBUS TOOLKIT3 | 第30-34页 |
| ·概述 | 第30-31页 |
| ·体系结构 | 第31-34页 |
| ·GRIDFTP | 第34-37页 |
| 第四章 数据传输系统的体系结构 | 第37-51页 |
| ·系统背景 | 第37-39页 |
| ·四川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系统的背景 | 第37-38页 |
| ·数据传输系统Glide 的背景 | 第38-39页 |
| ·版本演化历史 | 第39-46页 |
| ·以FTP 为基础的体系结构 | 第40-41页 |
| ·FTP 体系结构的弊端 | 第41-42页 |
| ·以Web Service 为基础的体系结构 | 第42-44页 |
| ·Web Service 体系的弊端 | 第44-45页 |
| ·引入网格的原因 | 第45-46页 |
| ·以网格为基础的结构 | 第46-51页 |
| ·整体体系结构 | 第46-47页 |
| ·服务器端体系结构 | 第47-48页 |
| ·客户端的体系结构 | 第48-51页 |
| 第五章 网格下数据传输系统的实现 | 第51-67页 |
| ·服务器端的实现 | 第51-59页 |
| ·开发流程 | 第51-52页 |
| ·定义接口 | 第52-56页 |
| ·生成代理 | 第56页 |
| ·实现接口 | 第56-57页 |
| ·部署和发布 | 第57-59页 |
| ·客户端的实现 | 第59-65页 |
| ·客户端java 程序的实现 | 第59-60页 |
| ·客户端PowerBuilder 程序的实现 | 第60-65页 |
| ·测试的结果 | 第65-67页 |
| 第六章 进一步的研究方向 | 第67-70页 |
| ·完善其安全体系 | 第67页 |
| ·应用 GRIDFTP | 第67-68页 |
| ·完善资源发现机制 | 第68-70页 |
| 结束语 | 第70-71页 |
| 参考文献 | 第71-73页 |
| 声明 | 第73-74页 |
| 致谢 | 第74-75页 |
|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7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