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昺《尔雅疏》综论
一、 前言 | 第1-10页 |
二、 《尔雅疏》的撰写背景 | 第10-11页 |
(一) 社会背景 | 第10-11页 |
(二) 学术背景 | 第11页 |
三、 《尔雅疏序》 | 第11-13页 |
四、 《尔雅疏》之体例 | 第13-22页 |
(一) 解说内容 | 第13-20页 |
(二) 解说方式 | 第20-22页 |
(三) 解说单位 | 第22页 |
五、 《尔雅疏》内容 | 第22-51页 |
(一) 释词语 | 第22-41页 |
1 、 辨析同义词 | 第23-30页 |
2 、 注意到词的本义,引申义及字的假借义 | 第30-32页 |
3 、 说明词义的历史演变 | 第32-33页 |
4 、 正确解释二义同条等训语兼容的情况 | 第33页 |
5 、 正确解释《尔雅》对于词义的义素所作的解释 | 第33-35页 |
6 、 说明语词的理据 | 第35-38页 |
7 、 说明重言词 | 第38-39页 |
8 、 运用反义关系释义 | 第39页 |
9 、 用复音词释义 | 第39-40页 |
10 、 继承郭注用特殊的释词方法 | 第40-41页 |
(二) 注字音 | 第41页 |
(三) 释语法 | 第41-42页 |
(四) 释文字 | 第42-44页 |
1 、 说明古今字 | 第43页 |
2 、 以通行字释异体字 | 第43页 |
3 、 说明假借字 | 第43-44页 |
4 、 说明俗字 | 第44页 |
(五) 释体例 | 第44-47页 |
(六) 校勘 | 第47-48页 |
(七) 注释名物制度 | 第48-49页 |
(八) 注释历史事实和典故 | 第49-50页 |
(九) 注释人物 | 第50页 |
(十) 注释典籍或作品 | 第50-51页 |
六、 《尔雅疏》的训诂方法 | 第51-61页 |
(一) 直陈词义 | 第51-53页 |
(二) 参考异文 | 第53-56页 |
(三) 征引文献,会粹旧说 | 第56-59页 |
(四) 取证今语 | 第59-60页 |
(五) 考据式训诂 | 第60-61页 |
七、 《尔雅疏》的价值和不足 | 第61-71页 |
(一) 价值 | 第61-65页 |
(二) 不足 | 第65-7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