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碎波作用下削角堤实验研究
第一章 绪论 | 第1-14页 |
·研究工作的意义 | 第8页 |
·相关工作的回顾 | 第8-12页 |
·本文的主要工作 | 第12-14页 |
第二章 破碎波作用下削角堤模型实验 | 第14-23页 |
·实验设备 | 第14-16页 |
·设备和仪器 | 第14页 |
·实验波浪要素 | 第14-16页 |
·模型设计与布置 | 第16-17页 |
·不规则波浪的模拟 | 第17-18页 |
·波高数据统计 | 第18-19页 |
·波压力数据统计 | 第19-23页 |
第三章 波浪破碎特性及识别 | 第23-41页 |
·波浪破碎过程的波压过程线特征 | 第23-24页 |
·堤前波浪形态及判别标准 | 第24-31页 |
·我国规范堤前形态与欧洲方法的差别 | 第24-26页 |
·日本和欧洲判别波浪破碎标准的发展 | 第26-28页 |
·欧洲方法分析及与我国规范方法的比较 | 第28-31页 |
·出现概率 | 第31-32页 |
·实验结果统计 | 第32-33页 |
·统计方法 | 第32页 |
·统计结果 | 第32-33页 |
·结果分析 | 第33页 |
·波浪破碎的频域相位特性 | 第33-38页 |
·Hilbert 基本理论 | 第34页 |
·基于 Hilbert 变换的 PTM 方法 | 第34-35页 |
·分析结果 | 第35-38页 |
·破碎波高和波压的相互关系 | 第38-41页 |
·基本原理 | 第38-39页 |
·本文采用方法和结果验证 | 第39-41页 |
第四章 破碎压力统计分布及力谱分析 | 第41-54页 |
·波浪力分布研究 | 第41-49页 |
·波浪力分布验证 | 第42-46页 |
·参数检验 | 第46-47页 |
·破碎波浪力分布估计 | 第47-49页 |
·结论 | 第49页 |
·波浪力的谱分析 | 第49-54页 |
·基本概念 | 第50-51页 |
·分析结果和讨论 | 第51-53页 |
·结论 | 第53-54页 |
第五章 水动力特性研究 | 第54-63页 |
·反射特性研究 | 第54-59页 |
·单向入、反射波的分离方法 | 第54-56页 |
·数据处理 | 第56-57页 |
·不同周期,波高、底坡和模型下反射系数 | 第57-58页 |
·波浪破碎率对反射率的关系 | 第58页 |
·结论 | 第58-59页 |
·破碎波压力垂向分布 | 第59-60页 |
·波浪破碎总力分析 | 第60-63页 |
第六章 直墙破碎波压力过程的小波分析 | 第63-73页 |
·小波变换分析简介 | 第63-67页 |
·Fourier 变换 | 第63-64页 |
·小波变换 | 第64-67页 |
·直墙破碎波压力过程的小波分析 | 第67-73页 |
·近破波 | 第68-70页 |
·远破波 | 第70-71页 |
·结果分析 | 第71-73页 |
第七章 堤前破碎波浪力计算方法的探讨 | 第73-82页 |
·简介 | 第73页 |
·我国计算方法的发展 | 第73-80页 |
·海港水文规范计算破波方法 | 第74-76页 |
·大连理工大学新破波计算方法 | 第76-78页 |
·公式分析 | 第78-80页 |
·实验结果对比 | 第80-82页 |
·实验结果及计算结果 | 第80-81页 |
·结果分析 | 第81-82页 |
第八章 结论与展望 | 第82-84页 |
·结论 | 第82-83页 |
·展望 | 第83-84页 |
参考文献 | 第84-89页 |
发表论文和科研情况说明 | 第89-90页 |
致谢 | 第9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