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3页 |
ABSTRACT | 第3-7页 |
1.绪论 | 第7-14页 |
1.1 本文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7-8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8-12页 |
1.2.1 高速非线性渗流研究现状 | 第8-9页 |
1.2.2 科林贝尔效应研究现状 | 第9页 |
1.2.3 低速非线性渗流研究现状 | 第9-10页 |
1.2.4 变形介质渗流研究现状 | 第10页 |
1.2.5 气藏数值模拟技术研究现状 | 第10-12页 |
1.3 本文的研究目标、技术路线和技术关键 | 第12页 |
1.3.1 本文的研究目标 | 第12页 |
1.3.2 本文的技术路线 | 第12页 |
1.3.3 本文的技术关键 | 第12页 |
1.4 本文完成的主要工作 | 第12-14页 |
2.气藏渗流的各种非线性特征 | 第14-25页 |
2.1 达西定律及其适用范围 | 第14-16页 |
2.2 高速非线性渗流 | 第16-18页 |
2.2.1 高速非线性渗流特征 | 第16页 |
2.2.2 高速非线性渗流的影响因素分析 | 第16-17页 |
2.2.3 高速非线性渗流的数学描述 | 第17页 |
2.2.4 非达西系数的计算 | 第17-18页 |
2.3 科林贝尔效应 | 第18-21页 |
2.3.1 科林贝尔效应的特征 | 第18-19页 |
2.3.2 科林贝尔效应的机理 | 第19页 |
2.3.3 科林贝尔效应的数学描述 | 第19-20页 |
2.3.4 滑脱因子的计算 | 第20-21页 |
2.4 启动压力梯度效应 | 第21-24页 |
2.4.1 低速非线性渗流特征 | 第21-22页 |
2.4.2 低速非线性渗流机理分析 | 第22页 |
2.4.3 低速非线性渗流的数学描述 | 第22-24页 |
2.5 变形介质渗流 | 第24-25页 |
2.5.1 变形介质的渗流特征 | 第24页 |
2.5.2 变形介质渗流的机理 | 第24-25页 |
3.气藏非线性渗流的数学模型 | 第25-31页 |
3.1 基本假设条件 | 第25页 |
3.2 数学模型的建立 | 第25-27页 |
3.2.1 气、水非线性渗流的运动方程 | 第25-26页 |
3.2.2 气、水非线性渗流的质量守恒方程 | 第26页 |
3.2.3 岩石的状态方程 | 第26页 |
3.2.4 气、水非线性渗流的数学模型 | 第26-27页 |
3.3 变形介质渗流的数学处理 | 第27-28页 |
3.4 定解条件 | 第28-29页 |
3.4.1 边界条件 | 第29页 |
3.4.2 初始条件 | 第29页 |
3.5 模型中产量项的处理 | 第29-31页 |
4.数值模型及其求解方法 | 第31-39页 |
4.1 有限差分符号 | 第31-32页 |
4.2 模型的差分格式 | 第32页 |
4.3 模型的全隐式展开 | 第32-34页 |
4.3.1 流动项对方程系数的贡献 | 第33-34页 |
4.3.2 产量项对方程系数的贡献 | 第34页 |
4.3.3 累计项对方程系数的贡献 | 第34页 |
4.5 模型的数值求解方法 | 第34-37页 |
4.5.1 Newton-Raphson迭代法 | 第35-36页 |
4.5.2 OrthoMin方法 | 第36-37页 |
4.6 模型求解过程中的主要控制措施 | 第37-39页 |
4.6.1 迭代解的统一校正 | 第37页 |
4.6.2 时间步长的自动控制 | 第37-38页 |
4.6.3 物质平衡检验 | 第38-39页 |
5.模拟器的结构与功能 | 第39-47页 |
5.1 软件的设计构想 | 第39页 |
5.2 软件的模块结构 | 第39-41页 |
5.3 主要模块的流程图 | 第41-45页 |
5.3.1 主模块 | 第41-42页 |
5.3.2 输入模块与初始化模块 | 第42-43页 |
5.3.3 全隐式求解模块 | 第43-44页 |
5.3.4 流动项计算模块 | 第44-45页 |
5.4 主要子程序功能简介 | 第45页 |
5.5 软件功能与运行环境 | 第45-47页 |
5.5.1 软件的功能 | 第45-46页 |
5.5.2 软件的运行环境 | 第46-47页 |
6.模拟器的检验与应用 | 第47-67页 |
6.1 模拟器的功能检验 | 第47-57页 |
6.1.1 线性渗流功能检验 | 第47-51页 |
6.1.2 高速非线性渗流功能检验 | 第51-52页 |
6.1.3 启动压力梯度功能检验 | 第52-54页 |
6.1.4 科林贝尔效应功能检验 | 第54-55页 |
6.1.5 变形介质渗流功能检验 | 第55-57页 |
6.2 模拟器的实例应用 | 第57-67页 |
6.2.1 磨溪气田雷一~1气藏磨75-1井区概况 | 第57页 |
6.2.2 模拟模型的建立 | 第57-58页 |
6.2.3 磨75-1井区历史拟合 | 第58-64页 |
6.2.4 磨75-1井区方案预测 | 第64-67页 |
7.结论与建议 | 第67-69页 |
7.1 结论 | 第67页 |
7.2 建议 | 第67-69页 |
致谢 | 第69-70页 |
参考文献 | 第70-75页 |
附录A 高速非线性渗流修正系数ξ_1的计算 | 第75-7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