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绪论 | 第1-19页 |
1-1 前言 | 第9页 |
1-2 溶胶-凝胶简介 | 第9-12页 |
1-2-1 溶胶-凝胶技术 | 第9页 |
1-2-2 Sol-gel技术的基本原理 | 第9-10页 |
1-2-3 Sol-gel技术的应用 | 第10-12页 |
1-3 环氧化反应 | 第12-15页 |
1-3-1 过氧酸进行的环氧化反应 | 第13页 |
1-3-2 二氧烷(Dioxiranes)进行的环氧化反应 | 第13页 |
1-3-3 过氧化物为氧源的环氧化反应 | 第13-14页 |
1-3-4 次氯酸钠为氧源的环氧化反应 | 第14页 |
1-3-5 氧气为氧源的环氧化反应 | 第14页 |
1-3-6 模拟酶催化烯烃环氧化反应 | 第14-15页 |
1-4 Schiff碱络合物的简介 | 第15-17页 |
1-4-1 氨基酸席夫碱(Schiff base)介绍 | 第15页 |
1-4-2 氨基酸席夫碱金属络合物的合成方法 | 第15页 |
1-4-3 Schiff碱金属络合物的催化环氧化反应机理 | 第15-17页 |
1-5 本课题研究重点 | 第17-19页 |
第二章 实验试剂及仪器 | 第19-26页 |
2-1 主要化学试剂 | 第19-20页 |
2-2 实验仪器及设备 | 第20-21页 |
2-3 反应装置 | 第21-22页 |
2-4 实验反应流程示意图 | 第22-24页 |
2-4-1 固相化Schiff碱锰络合物催化剂制备流程 | 第22-24页 |
2-4-2 催化剂性能考察流程 | 第24页 |
2-5 催化剂的活性评价 | 第24-25页 |
2-6 催化剂的表征 | 第25-26页 |
第三章 均相催化剂氧化环己烯的反应条件的考察 | 第26-33页 |
3-1 实验方法 | 第26-27页 |
3-1-1 配体Sal-Ala的合成 | 第26页 |
3-1-2 Sal-Ala-Mn络合物的合成 | 第26页 |
3-1-3 空气氧化环己烯反应 | 第26页 |
3-1-4 正交试验设计 | 第26-27页 |
3-2 结果与讨论 | 第27-32页 |
3-2-1 催化剂的表征 | 第27-28页 |
3-2-2 正交试验结果的分析与讨论 | 第28-32页 |
3-2-3 最佳条件的检测 | 第32页 |
3-3 结论 | 第32-33页 |
第四章 SiO_2作基体的溶胶-凝胶法包容丙氨酸希夫碱锰络合物及其氧化环己烯反应中催化性能的考察 | 第33-41页 |
4-1 实验原理及方法 | 第33-35页 |
4-1-1 实验原理 | 第33-34页 |
4-1-2 物理包容催化剂的制备 | 第34页 |
4-1-3 溶胶-凝胶包容催化剂催化性能的考察 | 第34-35页 |
4-2 实验结果与讨论 | 第35-38页 |
4-2-1 催化剂的表征 | 第35-36页 |
4-2-2 单因素实验结果与讨论 | 第36-38页 |
4-3 溶胶-凝胶包容量的测试 | 第38-41页 |
4-3-1 HPLC分析 | 第38-40页 |
4-3-2 包容量的测定结果 | 第40-41页 |
第五章 利用化学键固载化催化剂 | 第41-53页 |
5-1 实验原理及方法 | 第41-42页 |
5-1-1 利用化学键将催化剂固载化 | 第41页 |
5-1-2 实验部分 | 第41-42页 |
5-2 实验结果与讨论 | 第42-51页 |
5-2-1 各阶段产物的表征 | 第42-45页 |
5-2-2 反应条件的考察结果 | 第45-47页 |
5-2-3 最佳包容条件的考察 | 第47-51页 |
5-3 不同反应溶剂的影响 | 第51-53页 |
第六章 均相催化剂、物理包容和化学键联催化剂的比较 | 第53-60页 |
6-1 实验过程 | 第53页 |
6-1-1 反应前锰金属含量的测定 | 第53页 |
6-1-2 均相催化剂、物理包容和化学键联催化剂的比较 | 第53页 |
6-1-3 循环使用的测定 | 第53页 |
6-1-4 不同底物催化效果的考察 | 第53页 |
6-2 实验结果与讨论 | 第53-58页 |
6-2-1 均相催化剂、物理包容和化学键联催化剂的比较 | 第53-54页 |
6-2-2 两种固相化催化剂的循环使用 | 第54-58页 |
6-2-3 不同底物催化效果的考察结果 | 第58页 |
6-3 结论 | 第58-60页 |
第七章 新型催化剂的制备 | 第60-70页 |
7-1 反应原理 | 第60-61页 |
7-2 实验部分 | 第61-62页 |
7-2-1 均相催化剂的制备 | 第61页 |
7-2-2 正交实验的设计 | 第61-62页 |
7-3 实验结果与讨论 | 第62-69页 |
7-3-1 3,5-二叔丁基水杨醛的表征 | 第62-63页 |
7-3-2 金属络合物的表征 | 第63-64页 |
7-3-3 正交实验的结果分析 | 第64-68页 |
7-3-4 最佳条件的检测 | 第68页 |
7-3-5 丙氨酸Schiff碱Fe(Ⅲ)络合物催化烯烃环氧化反应 | 第68-69页 |
7-4 结论 | 第69-70页 |
第八章 结论 | 第70-71页 |
参考文献 | 第71-75页 |
致谢 | 第75-76页 |
攻读硕士期间所取得的相关科研成果 | 第7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