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技术创新采纳研究
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0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29页 |
·选题依据和问题提出 | 第10-11页 |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11-13页 |
·研究目的 | 第11页 |
·研究意义 | 第11-13页 |
·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 | 第13-25页 |
·国外企业技术创新采纳的已有研究 | 第13-21页 |
·国内企业技术创新采纳的已有研究 | 第21-24页 |
·国内外已有研究的评价 | 第24-25页 |
·基本思路和研究方法 | 第25-27页 |
·基本思路 | 第25-26页 |
·研究方法 | 第26-27页 |
·论文的创新点 | 第27-29页 |
第2章 企业技术创新采纳及其研究的基础理论 | 第29-52页 |
·技术创新与企业技术创新采纳的内涵 | 第29-35页 |
·技术创新的概念 | 第29-32页 |
·企业技术创新采纳的内涵 | 第32-35页 |
·相关概念的辨析 | 第35-37页 |
·技术创新采纳与技术创新扩散 | 第35-36页 |
·技术创新采纳与技术引进 | 第36-37页 |
·技术创新采纳与技术转移 | 第37页 |
·企业技术创新采纳特征 | 第37-42页 |
·决策性 | 第37-38页 |
·阶段性 | 第38-39页 |
·高投入性 | 第39-40页 |
·不确定性 | 第40-42页 |
·自主能动性 | 第42页 |
·企业技术创新采纳研究的基础理论 | 第42-52页 |
·企业生命周期理论 | 第43-46页 |
·行为动机理论 | 第46-48页 |
·系统理论 | 第48-52页 |
第3章 企业技术创新采纳内生动力与外部环境 | 第52-77页 |
·企业技术创新采纳内生动力 | 第52-61页 |
·内生动力的内涵与作用 | 第52页 |
·内生动力的两种需要 | 第52-54页 |
·内生动力需要转化为动机的条件 | 第54-55页 |
·技术创新采纳动机与行为的关系 | 第55-58页 |
·基于VIE模型的采纳动机强化 | 第58-59页 |
·企业家技术创新采纳行为动机 | 第59-61页 |
·企业技术创新采纳的外部环境 | 第61-69页 |
·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科技环境 | 第62-67页 |
·市场需求与市场竞争环境 | 第67-69页 |
·内生动力与外部环境的互动 | 第69-77页 |
·内生动力与外部环境的关系 | 第69-71页 |
·内生动力与外部环境互动的两个基本条件 | 第71-77页 |
第4章 企业技术创新采纳决策 | 第77-107页 |
·企业技术创新采纳决策的界定 | 第77-82页 |
·企业技术创新采纳决策的内涵 | 第77页 |
·企业技术创新采纳决策的另一种表现 | 第77-79页 |
·企业技术创新采纳决策的主体 | 第79-81页 |
·企业技术创新采纳决策的目标 | 第81-82页 |
·企业技术创新采纳决策的信息基础 | 第82-84页 |
·决策的依据——适量的信息 | 第82-83页 |
·决策信息的来源与选择 | 第83-84页 |
·企业技术创新采纳决策的流程 | 第84-102页 |
·企业诊断确定决策目标 | 第85-87页 |
·选择不同采纳时机与方式 | 第87-93页 |
·进行定性与定量评价 | 第93-100页 |
·最优方案选择与循环回路 | 第100-102页 |
·实例分析:A机械公司的创新采纳方案选择过程 | 第102-107页 |
第5章 企业技术创新采纳的实施与控制 | 第107-125页 |
·企业技术创新采纳的实施 | 第107-114页 |
·企业技术创新采纳实施问题的提出 | 第107-108页 |
·企业技术创新采纳实施的界面冲突 | 第108-111页 |
·企业技术创新采纳实施的界面管理 | 第111-114页 |
·企业技术创新采纳的控制 | 第114-121页 |
·企业技术创新采纳控制的主体 | 第115-117页 |
·企业技术创新采纳控制的客体 | 第117-118页 |
·企业技术创新采纳控制的关键点 | 第118-120页 |
·企业技术创新采纳控制的流程 | 第120-121页 |
·案例:3M公司的创新采纳实施过程 | 第121-125页 |
·3M简介 | 第121-122页 |
·研发与生产和营销部门的协同 | 第122-123页 |
·3M创新文化的激励作用 | 第123-125页 |
第6章 结论 | 第125-127页 |
参考文献 | 第127-140页 |
致谢 | 第140-141页 |
作者简介 | 第141-142页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著及获奖情况 | 第14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