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8页 |
目录 | 第8-11页 |
引言 | 第11-12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2-26页 |
·流行现状 | 第12页 |
·病原学 | 第12-14页 |
·分类 | 第12页 |
·形态学及化学组成 | 第12-13页 |
·稳定性 | 第13页 |
·复制 | 第13-14页 |
·宿主范围 | 第14页 |
·流行病学 | 第14-15页 |
·病毒的传播 | 第15页 |
·发病机理 | 第15-16页 |
·REV引起免疫抑制的机理 | 第16-17页 |
·临床及病理变化 | 第17页 |
·病理变化 | 第17页 |
·矮小综合征 | 第17页 |
·慢性瘤形成 | 第17页 |
·诊断 | 第17-18页 |
·病毒分离与鉴定 | 第17-18页 |
·血清学检测 | 第18页 |
·鉴别诊断 | 第18页 |
·禽类免疫抑制病与REV、MDV、ALV-J共感染 | 第18-24页 |
·禽类免疫系统和免疫抑制 | 第18-19页 |
·REV、ALV-J共感染研究概况 | 第19-21页 |
·REV和MDV的共感染 | 第21-22页 |
·REV和MDV病毒重组 | 第22-24页 |
·预防和控制 | 第24-25页 |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25-26页 |
第二章 禽网状内皮组织增生症病毒env基因的原核表达及蛋白蛋白产物的鉴定 | 第26-42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27-36页 |
·质粒和菌株 | 第27页 |
·主要试剂 | 第27页 |
·主要仪器 | 第27页 |
·所用溶液及其配制 | 第27-31页 |
·引物的设计 | 第31页 |
·PCR扩增env基因片段 | 第31-32页 |
·PCR产物的纯化与回收 | 第32页 |
·双酶切 | 第32-33页 |
·env基因扩增片段的克隆 | 第33-34页 |
·重组质粒DNA的酶切鉴定 | 第34页 |
·阳性克隆插入片段的序列测定 | 第34页 |
·重组质粒的诱导表达 | 第34页 |
·表达产物的纯化 | 第34-35页 |
·菌体裂解物的SDS-PAGE电泳 | 第35页 |
·重组蛋白的Western-blot分析 | 第35-36页 |
·结果 | 第36-39页 |
·env基因的扩增及克隆鉴定的结果 | 第36页 |
·重组质粒酶切鉴定的结果 | 第36-37页 |
·重组克隆的测序结果 | 第37-38页 |
·表达产物SDS-PAGE分析的结果 | 第38-39页 |
·Western blot分析的结果 | 第39页 |
·讨论与小结 | 第39-42页 |
第三章 REV-env基因重组表达蛋白抗原的检测及应用 | 第42-51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42-45页 |
·毒株与单克隆抗体 | 第42页 |
·实验用鸡胚及免疫小鼠 | 第42页 |
·主要试剂 | 第42-43页 |
·重组蛋白抗血清的制备 | 第43页 |
·制备的抗体对REV毒株感染细胞的检测 | 第43-44页 |
·鼠抗血清效价的测定 | 第44-45页 |
·间接ELISA技术的建立及检测应用 | 第45页 |
·间接ELISA的特异性试验 | 第45页 |
·结果 | 第45-49页 |
·制备的抗体对REV毒株感染细胞检测的结果 | 第45-46页 |
·鼠抗血清效价测定结果 | 第46-47页 |
·间接ELISA应用检测的结果 | 第47-48页 |
·间接ELISA特异性检测的结果 | 第48-49页 |
·讨论与小结 | 第49-51页 |
第四章 结论与讨论 | 第51-52页 |
参考文献 | 第52-59页 |
致谢 | 第59-60页 |
个人简历 | 第60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及参与的科研课题 | 第60-61页 |
附录:符号及缩略词 | 第6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