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谢 | 第1-7页 |
摘要 | 第7-13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3-31页 |
1. 土壤的钾素缺乏是作物生长的主要障碍因子之一 | 第13页 |
2. 植物钾效率的遗传多样性 | 第13-17页 |
·植物不同基因型间钾营养效率的差异 | 第14-17页 |
·不同生育期植物钾效率的表现 | 第17页 |
3. 作物高效钾营养的形态学和生理学基础 | 第17-23页 |
·植物钾高效营养的根系形态学特征 | 第17-18页 |
·作物钾高效营养的根系生理学特征 | 第18-21页 |
·作物高效吸钾的动力学表现 | 第21-22页 |
·作物体内钾的转运与再利用 | 第22页 |
·钠钾替代作用 | 第22-23页 |
4. 水稻钾高效突变体的筛选 | 第23-25页 |
·水稻T-DNA插入突变库的构建 | 第23-24页 |
·筛选条件的确定 | 第24-25页 |
·水稻钾高效突变体筛选指标的确定 | 第25页 |
5. 作物钾高效营养特性的分子机制 | 第25-28页 |
·植物钾营养的基因控制 | 第25-26页 |
·钾效率的遗传研究 | 第26-28页 |
6. 本研究的选题依据及主要内容 | 第28-31页 |
第二章 不同钾利用效率水稻基因型在不同的供钾水平下的田间响应 | 第31-43页 |
1. 引言 | 第31-32页 |
2. 材料与方法 | 第32-33页 |
·供试材料 | 第32页 |
·实验处理与方法 | 第32页 |
·样品处理和测定方法 | 第32页 |
·数据统计 | 第32-33页 |
3. 结果与分析 | 第33-40页 |
·不同钾处理对稻谷产量的影响 | 第33页 |
·不同钾处理对水稻各生育期钾素吸收利用特性的影响 | 第33-38页 |
·水稻钾素吸收利用与水稻稻谷产量的相关性 | 第38-40页 |
4. 讨论 | 第40-41页 |
5. 小结 | 第41-43页 |
第三章 缺钾对不同钾效率水稻光合作用及叶片超微结构影响研究 | 第43-57页 |
1. 引言 | 第43页 |
2. 材料和方法 | 第43-45页 |
·供试材料 | 第43-44页 |
·实验设计 | 第44页 |
·测定方法(光合参数,叶绿素荧光,电镜观察超微结构) | 第44-45页 |
3. 结果与讨论 | 第45-52页 |
·低钾处理对不同基因型水稻生长的影响 | 第45-46页 |
·不同钾处理对叶绿素含量的影响 | 第46-47页 |
·不同钾处理对水稻叶片光合作用参数的影响 | 第47-49页 |
·不同钾处理对水稻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影响 | 第49-50页 |
·钾处理对不同钾效率水稻叶片微观结构的影响 | 第50-52页 |
4. 讨论 | 第52-54页 |
5. 小结 | 第54-57页 |
第四章 不同的钾处理浓度下的根系形态响应的基因型差异 | 第57-71页 |
1. 引言 | 第57-58页 |
2. 材料与方法 | 第58-59页 |
·试验材料 | 第58页 |
·营养液培养及处理 | 第58页 |
·根系形态的测定 | 第58页 |
·植物收获和元素分析 | 第58-59页 |
3. 结果与分析 | 第59-67页 |
·不同水稻基因型在不同的钾水平下生物量的差异 | 第59-61页 |
·不同钾水平对不同水稻基因型根系形态参数的影响 | 第61-64页 |
·在磷钾共同胁迫下根系形态差异分析 | 第64-65页 |
·不同处理的各水稻基因型体内其他养分积累的影响 | 第65-67页 |
·根系形态参数和体内钾含量的相关性分析 | 第67页 |
4. 讨论 | 第67-69页 |
5. 小结 | 第69-71页 |
第五章 钾胁迫对不同钾效率水稻根细胞膜损伤及钾效率影响的差异 | 第71-87页 |
1. 引言 | 第71页 |
2. 材料和方法 | 第71-75页 |
·供试材料 | 第71-72页 |
·实验设计 | 第72页 |
·测定方法 | 第72-75页 |
3. 结果和分析 | 第75-84页 |
·不同水稻基因型的根系动力学特征 | 第75-77页 |
·低钾处理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 第77页 |
·对根毛生长的影响 | 第77-78页 |
·不同钾处理对根系抗氧化酶系统的影响 | 第78-80页 |
·缺钾胁迫对不同钾吸收效率水稻根系细胞膜损伤的差异 | 第80-83页 |
·低钾处理下细胞壁厚度的变化 | 第83页 |
·两种钾效率水稻基因型根系生理特性和钾效率的关系 | 第83-84页 |
4. 讨论 | 第84-85页 |
5. 小结 | 第85-87页 |
第六章 不同水稻基因型在低钾条件下根系分泌物对矿物钾的活化能力差异研究 | 第87-101页 |
1. 引言 | 第87-88页 |
2. 材料与方法 | 第88-90页 |
·试验处理 | 第88页 |
·实验设计 | 第88页 |
·土壤钾的序列提取测定方法 | 第88-89页 |
·根系分泌物的收集与测定 | 第89页 |
·根系分泌物提取矿物钾试验 | 第89页 |
·植物体内有机酸的提取 | 第89页 |
·有机酸的测定 | 第89-90页 |
3. 结果与分析 | 第90-95页 |
·两种水稻基因型在不同钾处理条件下生物量和体内钾积累量的差异 | 第90-92页 |
·两种不同钾利用效率水稻基因性根系分泌物的组成分析 | 第92页 |
·根系分泌物对矿物钾的活化能力的分析 | 第92-93页 |
·不同钾处理对两种水稻基因型根际和非根际土壤钾形态的影响 | 第93-95页 |
·体内有机酸含量的分析 | 第95页 |
4. 讨论 | 第95-99页 |
·根系分泌物对土壤养分释放的影响 | 第95-96页 |
·土壤钾素动态平衡 | 第96-98页 |
·根系分泌物对土壤pH、阳离子交换量和矿物表面吸附性能的影响 | 第98-99页 |
5. 小结 | 第99-101页 |
第七章 水稻T-DNA插入突变体库中K高效突变体株系的筛选 | 第101-117页 |
1. 引言 | 第101页 |
2. 材料与方法 | 第101-105页 |
·耐低K条件突变体的筛选 | 第102页 |
·水稻根系K~+吸收动力学参数的测定 | 第102-103页 |
·植株钾含量测定方法 | 第103页 |
·叶片对潮霉素的抗性 | 第103页 |
·PCR检测潮霉素磷酸转移酶基因(HPT) | 第103-104页 |
·根系活力的测定 | 第104页 |
·根系膜透性的测定 | 第104页 |
·根系ATPase的测定 | 第104页 |
·透射电镜样品的制备方法 | 第104-105页 |
3. 结果与分析 | 第105-114页 |
·钾敏感和钾高效突变体株系的发现 | 第105-106页 |
·不同突变体株系体内K含量的分析 | 第106-107页 |
·聚类分析 | 第107-108页 |
·PCR检测潮霉素磷酸转移酶基因(HPT) | 第108-109页 |
·叶片对潮霉素的抗性 | 第109页 |
·水稻根系K~+吸收动力学参数的分析 | 第109-110页 |
·不同突变体株系在低钾胁迫下的根系生长的差异 | 第110-114页 |
4. 讨论 | 第114-115页 |
5. 小结 | 第115-117页 |
第八章 综合讨论、创新点与研究展望 | 第117-125页 |
1. 综合讨论 | 第117-122页 |
2. 主要创新点 | 第122页 |
3. 研究展望 | 第122-125页 |
ABSTRACT | 第125-129页 |
参考文献 | 第129-143页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或录用的论文 | 第14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