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发展观的辩证法研究
内容提要 | 第1-7页 |
导论 | 第7-9页 |
(一) 问题的提出 | 第7页 |
(二) 研究状况 | 第7-8页 |
(三) 研究特点、内容与意义 | 第8-9页 |
一、发展观理论的演变及科学发展观的提出 | 第9-16页 |
(一) 近代国外发展观理论主要历程 | 第9-12页 |
(二) 中国发展面临的困境与科学发展观的提出 | 第12-16页 |
1. 人与自然的分裂 | 第12-13页 |
2. 人与社会的分裂 | 第13-16页 |
二、科学发展观的理论要义及其哲学基础与实质 | 第16-27页 |
(一) 科学发展观理论的要义 | 第16-17页 |
(二) 科学发展观的哲学理论基础 | 第17-23页 |
1. 科学发展观的古代哲学依据 | 第17-19页 |
2. 科学发展观的马克思主义辩证自然观基础 | 第19-21页 |
3. 科学发展观的当代生态哲学依据 | 第21-23页 |
(三) 科学发展观的哲学实质 | 第23-27页 |
1. 人与自然的和谐 | 第23-24页 |
2. 人与社会的和谐 | 第24-25页 |
3. 人与人的和谐 | 第25-27页 |
三、科学发展观对哲学理论的发展 | 第27-34页 |
(一) 人类中心主义的消解与有机自然观的重建 | 第27-30页 |
(二) 唯经济主义消除与综合发展观的建立 | 第30-33页 |
(三) 科学发展观的现实理论指导意义 | 第33-34页 |
四、科学发展观的现实指导措施 | 第34-37页 |
(一) 推进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 | 第34-35页 |
(二) 转变政府职能,加强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 | 第35页 |
(三) 建立发展机制,改变增长方式 | 第35-36页 |
(四) 建立科学的社会核算体系与政绩考核机制 | 第36-37页 |
结论 | 第37-38页 |
注释 | 第38-39页 |
参考文献 | 第39-41页 |
中文摘要 | 第41-43页 |
Abstract | 第43-46页 |
后记 | 第46-4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