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引言 | 第9-10页 |
一、问题的提出 | 第10-14页 |
(一) 德育概念的界定及德育的重要性 | 第10-11页 |
(二) 德育实效性及其相关研究 | 第11-12页 |
(三) 本论文的研究价值和意义 | 第12-14页 |
二、调查研究 | 第14-24页 |
(一) 温州教育概况 | 第14页 |
(二) 调查问卷的编制及实施 | 第14页 |
(三) 调查问卷的对象、收集与处理 | 第14-15页 |
(四) 问卷调查结果 | 第15-21页 |
1. 师生对当前学校德育工作实效性的总体评价 | 第15页 |
2. 关于学校德育途径、方法对实效性的影响 | 第15-16页 |
3. 关于学校德育内容 | 第16-17页 |
4. 教师队伍的整体素养和德育过程对实效性的影响 | 第17-19页 |
5. 关于学生思想品德及自我教育 | 第19-20页 |
6. 德育督导与评价 | 第20-21页 |
(五) 调查结果的分析与讨论 | 第21-24页 |
1. 德育途径封闭单一,主体性不突出,缺乏合力 | 第21-22页 |
2. 德育内容陈旧,针对性不强,缺乏时代性 | 第22页 |
3. 德育目标过高,脱离实际,缺乏可操作性 | 第22-23页 |
4. 德育督导与评价流于形式,缺乏有效性 | 第23-24页 |
三、农村普高德育实效性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 第24-28页 |
(一) 社会环境中的消极因素对德育的冲击 | 第24-25页 |
(二) 家庭环境对德育的影响 | 第25-26页 |
(三) 学校德育工作自身的缺位 | 第26-28页 |
四、解决经济发达地区农村普高德育实效性的对策与方法 | 第28-36页 |
(一) 树立正确的德育价值观是提高德育实效性的前提 | 第28页 |
(二) 突出德育主体,完善德育途径和方法是提高德育实效性的根本 | 第28-30页 |
1. 创建有特色的校园文化,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 第29页 |
2. 加强综合社会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独立人格 | 第29页 |
3. 加强学科课堂教学的人文精神渗透 | 第29-30页 |
(三) 确立层次化的德育目标是提高德育实效性的关键 | 第30-31页 |
(四) 让德育内容回归生活是提高德育实效性的基础 | 第31-32页 |
(五) 培养一支以身立教、立德树人的教师团队是提高德育实效性的核心 | 第32页 |
(六) 构建学校、社会、家庭一体化德育网络是提高德育实效性的支撑 | 第32-34页 |
1. 完善学校内部德育管理网络 | 第33页 |
2. 主动走向社会 | 第33-34页 |
3. 发挥家庭教育的应有功能 | 第34页 |
(七) 实施科学、客观的德育评价是提高德育实效性的保证 | 第34-36页 |
五、结束语 | 第36-37页 |
参考文献 | 第37-39页 |
附录:问卷调查 | 第39-43页 |
后记 | 第4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