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第一章:引言 | 第8-11页 |
·、本文要回答的问题 | 第8页 |
·、本文的研究方法及贡献 | 第8-10页 |
·、本文的框架 | 第10-11页 |
第二章、模型的故事背景 | 第11-14页 |
·建国后基础教育发展简史 | 第11-12页 |
·铜陵模式 | 第12-13页 |
·教育地产 | 第13-14页 |
第三章、文献综述 | 第14-18页 |
·国外主要文献 | 第14-17页 |
·国内主要文献 | 第17-18页 |
第四章、模型设定 | 第18-28页 |
·、家庭分布 | 第18-19页 |
·、家庭分布特征 | 第18页 |
·、家庭分布图示及说明 | 第18-19页 |
·、学校的特征及行为方式 | 第19-24页 |
·、学校数量、规模及覆盖片区 | 第19-20页 |
·、学校的质量及目标 | 第20-21页 |
·、质量无差异曲线、学校入学政策制定机制和入学政策边界线 | 第21-24页 |
·、家庭特征及家庭行为方式 | 第24-28页 |
·家庭的效用函数 | 第24-25页 |
·效用无差异曲线和择校分割线 | 第25-28页 |
第五章、自由择校的均衡分析 | 第28-38页 |
·、均衡现实的机制 | 第28页 |
·、均衡求解 | 第28-32页 |
·、均衡结果的结论及相关解释 | 第32-38页 |
第六章、铜陵模式 | 第38-46页 |
·、户籍限制下的铜陵模式 | 第38-40页 |
·、房产市场下的铜陵模式 | 第40-46页 |
·、模型拓展及均衡过程 | 第40-45页 |
·、均衡分析 | 第45-46页 |
第七章、两种均衡的比较 | 第46-56页 |
·、学校质量比较 | 第46-48页 |
·、区域1家庭效用及择校意愿比较 | 第48-52页 |
·、区域2家庭效用及择校意愿比较 | 第52-54页 |
·、房价变化分析 | 第54-56页 |
第八章、总结及政策建议 | 第56-58页 |
参考文献 | 第58-61页 |
结语及致谢 | 第61-6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