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生物科学论文--生物工程学(生物技术)论文--酶工程论文

一株丝状真菌胞外中性纤维素酶系的分离纯化与酶功能的研究

目录第1-6页
摘要第6-7页
Abstract第7-8页
Abbreviation第8-9页
第1章 背景——纤维素酶及丝状真菌研究第9-29页
   ·、纤维素酶研究历史及当前契机第9-11页
   ·、微生物与纤维素酶第11-19页
     ·、纤维素酶分类第11-13页
     ·、产纤维素酶微生物第13-14页
     ·、细菌纤维素酶系——纤维小体第14页
     ·、真菌纤维素酶系第14-16页
     ·、纤维素酶序列、结构与功能简析第16-19页
   ·、纤维素酶工业应用及前景第19-22页
   ·、纤维素酶与丝状真菌表达体系第22-27页
     ·、丝状真菌工业发酵及表达体系第22-24页
     ·、丝状真菌模式菌株基因组分析第24-26页
     ·、丝状真菌分泌性蛋白的表达体系第26-27页
     ·、丝状真菌与安全生产第27页
   ·、论文立题依据和内容概述第27-29页
第2章 纤维素高效降解菌株的分离纯化与鉴定第29-41页
   ·、材料与方法第29-33页
     ·、菌株第29-30页
     ·、培养基第30页
     ·、主要仪器与试剂第30页
     ·、菌株的筛选、纯化与形态鉴定第30-31页
     ·、基因组DNA提取第31-32页
     ·、18S rRNA基因克隆及引物序列第32页
     ·、ITS基因克隆及引物序列第32页
     ·、PCR产物与测序载体的连接及测序第32-33页
   ·、结果与分析:第33-38页
     ·、菌株纯化与形态鉴定第33-35页
     ·、分子生物学鉴定第35-38页
   ·、讨论第38-41页
第3章 Stachybotrys sp.S05发酵条件的优化及胞外纤维素酶性质第41-54页
   ·、材料与方法第41-45页
     ·、菌株第41页
     ·、培养基及其优化方案第41-43页
     ·、孢子悬液的制备方法第43页
     ·、酶活力测定缓冲体系第43页
     ·、还原糖含量测定第43页
     ·、胞外纤维素酶及木聚糖酶活力测定第43-44页
     ·、SDS-PAGE与活性电泳第44-45页
   ·、结果与分析第45-52页
     ·、固体平板培养第45页
     ·、液体发酵条件优化及酶液性质第45-50页
     ·、固态发酵条件分析第50-51页
     ·、固体发酵胞外纤维素酶表达谱初步分析第51-52页
     ·、木聚糖酶性质分析第52页
   ·、讨论第52-54页
第4章 Stachybotrys sp.S05胞外内切酶系分离纯化及性质鉴定第54-65页
   ·、材料与方法第54-58页
     ·、主要仪器与试剂第54-55页
     ·、胞外酶液发酵及预处理第55页
     ·、分离纯化流程第55-56页
     ·、Sephodex G-25分子筛柱层析第56页
     ·、DEAE-Sepharose Fast Flow离子交换柱层析第56页
     ·、Bio gel P-100分子筛柱层析第56页
     ·、HPLC高效液相柱层析第56页
     ·、胞外酶最适反应条件测定第56页
     ·、蛋白质含量测定——Bradford法第56-57页
     ·、SDS-PAGE与活性电泳第57页
     ·、酶分子MALDI-TOF MS肽指纹图谱鉴定第57-58页
   ·、结果与分析第58-62页
     ·、胞外酶液发酵条件分析第58页
     ·、内切酶系分离纯化第58-61页
     ·、内切酶EGI酶学性质第61页
     ·、质谱鉴定结果讨论第61-62页
   ·、讨论第62-65页
第5章 Stachybotrys属纤维素酶分子生物学研究第65-75页
   ·、材料与方法第65-68页
     ·、RNA提取培养基第65页
     ·、总RNA的提取第65-66页
     ·、RT-PCR及cDNA测序第66-68页
     ·、EGI生物信息学分析第68页
   ·、结果与分析第68-69页
   ·、讨论第69-75页
第6章 总结与展望第75-79页
   ·、本论文总结及创新点第75-78页
   ·、存在的问题及展望第78-79页
附录第79-81页
References第81-95页
论文致谢第95-96页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第96页

论文共9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过氧化氢诱导的瑞氏木霉细胞凋亡研究及原生质体细胞活力流式细胞术检测
下一篇:盐芥钠磷转运体基因在转基因烟草中的功能鉴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