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14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4-28页 |
·选题背景 | 第14页 |
·产品保证的概念和作用 | 第14-20页 |
·产品保证的概念 | 第14-16页 |
·产品保证服务的基本内容 | 第16-17页 |
·产品保证的作用 | 第17-20页 |
·当前存在的问题 | 第20-21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21-25页 |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25-26页 |
·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 | 第26-28页 |
·研究内容 | 第26-27页 |
·技术路线 | 第27-28页 |
第二章 产品保证和保证成本的基本理论综述 | 第28-41页 |
·产品保证策略及其分类 | 第28-33页 |
·一维保证策略 | 第29-30页 |
·二维保证策略 | 第30-31页 |
·累计型保证 | 第31页 |
·可靠性改进保证 | 第31-32页 |
·保修策略的分类 | 第32页 |
·延长保证 | 第32-33页 |
·产品保证政策的制定 | 第33-37页 |
·产品保证战略 | 第33-34页 |
·产品保证政策的确定 | 第34-37页 |
·产品保证成本概述 | 第37-41页 |
·产品保证成本管理介绍 | 第37-39页 |
·产品保证成本构成 | 第39-41页 |
第三章 相关理论基础 | 第41-52页 |
·可靠性工程学简述 | 第41-44页 |
·可靠性定义及可靠性指标 | 第41-43页 |
·常用概率分布函数 | 第43-44页 |
·随机过程理论 | 第44-46页 |
·随机过程 | 第44-45页 |
·更新过程 | 第45-46页 |
·灰色系统理论(Grey system theory) | 第46-52页 |
·GM(1,1)内涵型模型 | 第46-48页 |
·GM(1,1)白化模型 | 第48-49页 |
·GM(1,1)建模 | 第49-52页 |
第四章 单部件产品保证费用分析 | 第52-69页 |
·假设故障部件能够修复如新时的情形 | 第52-65页 |
·模型的构建 | 第52页 |
·模型解析 | 第52-53页 |
·采用免费更换策略 | 第53-55页 |
·采用按比例保证策略 | 第55-56页 |
·采用组合保证策略 | 第56-60页 |
·采用特保期保证策略 | 第60-65页 |
·假设故障部件不能够修复如新时的情形 | 第65-69页 |
·模型构建 | 第66页 |
·采用按比例保证策略时的长期平均费用 | 第66-68页 |
·采用免费保证策略时的长期平均费用 | 第68-69页 |
第五章 多部件产品(系统)保证分析 | 第69-77页 |
·多部件产品(系统)的结构形式 | 第69-72页 |
·串联系统 | 第69-70页 |
·并联系统 | 第70-71页 |
·混联系统 | 第71-72页 |
·模型构建 | 第72-73页 |
·符号意义 | 第72-73页 |
·假设条件 | 第73页 |
·串联系统的保证成本模型 | 第73-75页 |
·并联系统的保证成本模型 | 第75页 |
·混合式系统的保证成本模型 | 第75-77页 |
·串-并联系统 | 第75-76页 |
·并-串联系统 | 第76-77页 |
第六章 可维修产品的保证策略及数学模型 | 第77-108页 |
·问题描述 | 第77页 |
·文献探讨 | 第77-79页 |
·关于维修与更换 | 第77-78页 |
·关于产品保证 | 第78-79页 |
·模型构建 | 第79-80页 |
·每单位产品期望平均成本的计算 | 第80-89页 |
·生产商需负担的成本 | 第81-83页 |
·消费者所需负担的成本 | 第83-86页 |
·社会成本 | 第86-89页 |
·特殊情形 | 第89-90页 |
·数值分析 | 第90-103页 |
·考虑有前置时间的情形 | 第92-96页 |
·不考虑有前置时间的情形 | 第96-101页 |
·考虑修理成本极限函数不为δ的情形 | 第101-103页 |
·灰预测(Gray System Theory) | 第103-108页 |
·GM(1,1)建模顺序 | 第104页 |
·GM(1,1)建模数值分析 | 第104-107页 |
·灰预测与数学模型数值分析的比较 | 第107-108页 |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 第108-110页 |
·总结 | 第108页 |
·未来研究方向 | 第108-110页 |
参考文献 | 第110-116页 |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 第116-117页 |
致谢 | 第11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