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天文学、地球科学论文--矿床学论文--矿床分类论文--有色金属论文--铜论文

考古学意义的北美自然铜地球化学示踪研究

摘要第1-7页
Abstract第7-13页
图序第13-14页
表序第14-15页
第1章 绪论第15-25页
   ·自然铜与人类早期文明第15-19页
     ·自然铜的属性、地质与分布第15-16页
     ·人类早期关于自然铜的认识与使用第16-19页
   ·北美自然铜矿料来源科学示踪研究概述第19-21页
     ·微量元素示踪研究第19-20页
     ·铅同位素示踪研究第20-21页
   ·本文的选题缘起、研究内容及意义第21-25页
     ·选题缘起第21-22页
     ·研究内容及意义第22-25页
第2章 北美自然铜及其利用史第25-37页
   ·北美自然铜的分布第25-28页
   ·北美自然铜的早期开采第28-33页
   ·北美铜器与铜文化第33-37页
第3章 实验样品来源与取样方法第37-43页
   ·自然铜样品来源地区第37-40页
   ·取样方法第40-43页
第4章 微量元素分析——以铅元素研究为中心第43-61页
   ·北美自然铜微量元素研究历史与评论第43-49页
     ·北美自然铜微量元素研究简史第43-47页
     ·北美自然铜微量元素研究应注意的问题第47-48页
     ·北美微量元素研究评价及展望第48-49页
   ·铅含量分析第49-53页
     ·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GF-AAS)测铅含量第50-52页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ICP-MS)测铅含量第52-53页
   ·分析与讨论第53-56页
     ·低铅含量特征第53页
     ·自然铜铅含量的非均匀性第53-54页
     ·两种分析方法比较第54页
     ·铅元素作为微量元素示踪法特征元素的可行性第54-55页
     ·冶炼铜与自然铜中铅含量比较第55-56页
     ·铅含量特征在铅同位素实验分析中的指导意义第56页
   ·自然铜扫描电镜能谱(SEM-EDS)分析第56-60页
     ·样品与实验方法第56-57页
     ·结果与讨论第57-60页
   ·结语第60-61页
第5章 铅同位素分析第61-73页
   ·铅同位素分析技术在考古研究中的应用第61-67页
     ·铅同位素考古原理第61-62页
     ·实验方法第62-64页
     ·考古应用实例第64-65页
     ·局限性与应注意的问题第65-67页
   ·北美自然铜铅同位素考古研究概述第67-68页
   ·实验部分第68-69页
     ·样品来源第68页
     ·实验方法及结果第68-69页
   ·分析与讨论第69-72页
     ·实验方法的选择第69页
     ·北美自然铜铅同位素组成特征第69-71页
     ·铅同位素分析用于北美铜器示踪研究的可行性第71-72页
   ·结语第72-73页
第6章 铜同位素分析第73-89页
   ·铜同位素分析应用于考古研究探讨第73-81页
     ·铜同位素地球化学及其考古应用原理第73-76页
     ·实验方法第76-77页
     ·考古应用实例第77-80页
     ·讨论与结语第80-81页
   ·实验部分第81-82页
     ·样品来源第81页
     ·分析方法第81-82页
   ·结果与讨论第82-88页
     ·各地自然铜铜同位素(δ~(65)Cu)变化第82-84页
     ·原生与次生自然铜铜同位素比较第84-85页
     ·与其它地区自然铜及其它铜矿矿种铜同位素比较第85-87页
     ·铜同位素分析用于北美考古探源研究的可行性第87-88页
   ·结语第88-89页
第7章 总结与展望第89-91页
参考文献第91-101页
致谢第101-103页
攻读学位期间撰写的学术论文第103-104页

论文共10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以Google Earth为平台,基于GDP、人口与场地效应的全球大震损失评估模型
下一篇:大陆俯冲带变质脱水与部分熔融:南大别低温/超高压变质花岗岩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