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星架过盈连接结构的微动滑移计算
|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10页 |
| 1 研究背景 | 第10-13页 |
| ·行星架过盈连接结构 | 第10-11页 |
| ·微动滑移 | 第11-12页 |
| ·微动危害 | 第11页 |
| ·微动疲劳 | 第11-12页 |
| ·本文的主要工作 | 第12-13页 |
| 2 有限元接触分析基础 | 第13-24页 |
| ·接触对的定义与选择 | 第13-14页 |
| ·摩擦模型 | 第14-15页 |
| ·无摩擦模型 | 第14页 |
| ·库伦摩擦模型 | 第14-15页 |
| ·接触分析结果的种类 | 第15-16页 |
| ·接触状态 | 第15页 |
| ·接触压力和摩擦剪应力 | 第15-16页 |
| ·滑移量 | 第16页 |
| ·接触类型的分类 | 第16页 |
| ·接触算法的选择 | 第16-21页 |
| ·罚函数法 | 第17-18页 |
| ·纯拉格朗日乘子法 | 第18-19页 |
| ·增广拉格朗日法 | 第19页 |
| ·其他算法 | 第19页 |
| ·不同接触算法对滑移量的影响 | 第19-21页 |
| ·过盈配合的模拟方式 | 第21-22页 |
| ·本章小结 | 第22-24页 |
| 3 行星架过盈连接结构的有限元模型 | 第24-37页 |
| ·模型简化和接触设置 | 第24-25页 |
| ·模型简化 | 第24-25页 |
| ·材料属性 | 第25页 |
| ·接触对设置 | 第25页 |
| ·轴承支撑等效 | 第25-31页 |
| ·获得轴承支撑刚度的两种途径 | 第26页 |
| ·轴承刚度的推导 | 第26-30页 |
| ·轴承的弹簧等效模型 | 第30-31页 |
| ·单元选择和网格划分 | 第31-33页 |
| ·选用高阶单元 | 第31-32页 |
| ·疏密网格搭配 | 第32-33页 |
| ·分析步设置 | 第33-34页 |
| ·单元大小敏感性分析 | 第34-36页 |
| ·有限元的误差指标 | 第34-35页 |
| ·自适应分析 | 第35页 |
| ·网格疏密对计算结果的影响 | 第35-36页 |
| ·本章小结 | 第36-37页 |
| 4 行星架过盈连接结构的微动滑移计算 | 第37-55页 |
| ·后处理程序计算微动滑移的流程 | 第37-42页 |
| ·自然坐标系中的滑移量定义 | 第37-39页 |
| ·滑移量的坐标变换 | 第39-40页 |
| ·节点滑移平均 | 第40-41页 |
| ·采用形函数插值确定滑移场 | 第41-42页 |
| ·后处理程序计算的滑移量与Workbench比较 | 第42页 |
| ·装配阶段微动滑移的计算结果 | 第42-46页 |
| ·过盈装配的形变特性分析 | 第43页 |
| ·计算装配阶段的微动滑移 | 第43-46页 |
| ·网格疏密对计算结果的影响分析 | 第46页 |
| ·预紧阶段微动滑移的计算结果 | 第46-50页 |
| ·螺母预紧力计算 | 第46-47页 |
| ·计算预紧阶段的微动滑移 | 第47-50页 |
| ·网格疏密对计算结果的影响分析 | 第50页 |
| ·加载阶段微动滑移的计算结果 | 第50-53页 |
| ·后端过盈的微动滑移 | 第50-51页 |
| ·前端过盈的微动滑移 | 第51-52页 |
| ·网格疏密对计算结果的影响分析 | 第52-53页 |
| ·行星架过盈连接结构的微动滑移总结 | 第53-55页 |
| 5 结构形状参数对微动滑移的影响以及改进方案 | 第55-70页 |
| ·法兰端面的载荷等效 | 第55-56页 |
| ·过盈的滑移原因分析 | 第56-60页 |
| ·截面T型法兰结构导致外侧接触压力低 | 第56页 |
| ·过盈量设计不合理导致外侧接触压力低 | 第56-57页 |
| ·法兰端面弯矩引起后端局部接触分离 | 第57-60页 |
| ·结构形状参数对微动滑移的影响 | 第60-67页 |
| ·内侧过盈量的影响 | 第60-62页 |
| ·法兰后端开槽的影响 | 第62-66页 |
| ·其他结构特征的影响 | 第66-67页 |
| ·结构改进方案 | 第67-69页 |
| ·本章小结 | 第69-70页 |
| 结论 | 第70-71页 |
| 参考文献 | 第71-73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 第73-74页 |
| 致谢 | 第74-7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