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1页 |
引言 | 第11-13页 |
一、信托制度与信托业务在我国的发展现状考察 | 第13-18页 |
(一) 信托制度在我国的沿革 | 第13页 |
(二) 我国信托业务现状考察 | 第13-15页 |
(三) 我国信托法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 第15-16页 |
(四) 小结 | 第16-18页 |
二、关于信托受益权性质的学说分歧 | 第18-26页 |
(一) 关于信托受益权性质的主要观点分析 | 第18-23页 |
1. 债权说 | 第18-20页 |
2. 双重权利说 | 第20-21页 |
3. 代理权说 | 第21-22页 |
4. 新型权利说 | 第22-23页 |
(二) 信托受益权性质争议形成原因的考察 | 第23-25页 |
1. 信托制度的英美法根源性是造成分歧的根本原因 | 第23-24页 |
2. 移植制度时的实用主义倾向是形成争论的直接原因 | 第24-25页 |
(三) 小结 | 第25-26页 |
三、在我国明确信托受益权性质的必要性 | 第26-31页 |
(一) 明确信托受益权性质在法律理论上的必要性 | 第26-28页 |
1. 符合大陆法系演绎式思维传统 | 第26-27页 |
2. 真正融入大陆法系财产法体系的需要 | 第27-28页 |
(二) 明确信托受益权的性质在立法规制上的必要性 | 第28-29页 |
1. 有效保护信托受益人权益和实现信托价值的需要 | 第28页 |
2. 明确受益人和受托人的地位和厘清信托法律关系的需要 | 第28-29页 |
(三) 明确信托受益权的性质在司法实践中的必要性 | 第29-30页 |
1. 与一般法律制度衔接的需要 | 第29-30页 |
2. 普及适用信托制度的需要 | 第30页 |
(四) 小结 | 第30-31页 |
四、确定信托受益权性质的理论基础 | 第31-53页 |
(一) 英美法系中的信托受益权理论 | 第31-36页 |
1. 现代信托起源于英美法系的用益(USE)制度 | 第31-32页 |
2. 英美法系中的现代信托核心理论——普通法所有权和衡平法所有权 | 第32-35页 |
3. 英美法系主要国家的现代信托制度 | 第35-36页 |
(二) 大陆法系物债二分体系中的信托受益权 | 第36-48页 |
1. 大陆法系财产法的物债二分体系 | 第36-41页 |
2. 物债二分体系下信托受益权之融入 | 第41-48页 |
(三) 信托受益权的物权性分析 | 第48-51页 |
1. 信托受益权是以信托利益为客体的物权性权利 | 第48页 |
2. 信托受益权的内容表明其物权属性 | 第48-50页 |
3. 现有法律制度对信托受益权物权定性的支持 | 第50-51页 |
(四) 小结 | 第51-53页 |
结论 | 第53-55页 |
参考文献 | 第55-5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