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提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2页 |
导言 | 第12-19页 |
一、选题缘由 | 第12页 |
二、研究综述 | 第12-16页 |
三、研究意义 | 第16页 |
四、研究方法 | 第16-17页 |
五、研究的难点、创新及不足 | 第17-19页 |
第一章 当代中国公共利益问题的凸现 | 第19-39页 |
第一节 市场化改革以来公共利益问题日益凸现 | 第19-27页 |
一、计划经济体制下利益格局一元化的弊病 | 第19-23页 |
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带来的利益分化 | 第23-26页 |
三、公共利益问题的凸现 | 第26-27页 |
第二节 当前公共利益问题的状况 | 第27-33页 |
一、公共利益问题的现实困境 | 第27-31页 |
二、公共利益问题理论研究不足 | 第31-33页 |
第三节 正确认识公共利益问题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 第33-39页 |
一、调控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的需要 | 第33-35页 |
二、制定方针政策必须依据的坐标 | 第35-36页 |
三、保障社会公平不可或缺的根基 | 第36-39页 |
第二章 利益及公共利益问题的历史考察 | 第39-72页 |
第一节 中国哲学史上关于利益及公共利益问题的研究 | 第39-52页 |
一、关于义利问题的四种观点 | 第39-45页 |
二、儒墨两家关于公共利益的思想 | 第45-48页 |
三、中国哲学中的利益及公共利益思想对当代的影响及评价 | 第48-52页 |
第二节 西方哲学史上关于利益及公共利益问题的研究 | 第52-66页 |
一、西方哲学关于利益问题研究 | 第52-56页 |
二、西方哲学关于公共利益问题的研究 | 第56-66页 |
第三节 马克思主义关于利益及公共利益问题的研究 | 第66-72页 |
一、利益问题与唯物史观的创立 | 第66-68页 |
二、马克思主义利益理论基本观点及其特征 | 第68-71页 |
三、马克思主义公共利益思想研究 | 第71-72页 |
第三章 公共利益范畴的基本分析 | 第72-94页 |
第一节 公共利益产生的根源、形成条件及其实现 | 第72-80页 |
一、公共利益产生的根源——私人利益的相互实现和超越 | 第72-74页 |
二、公共利益形成的条件——社会分工 | 第74-76页 |
三、公共利益如何实现——国家的作用 | 第76-80页 |
第二节 公共利益在人类共同体中的发展 | 第80-83页 |
一、自然共同体中的公共利益问题 | 第80-81页 |
二、国家共同体中的公共利益问题 | 第81-82页 |
三、自由人联合体中的公共利益问题 | 第82-83页 |
第三节 公共利益的内涵及其特征 | 第83-94页 |
一、公共利益的内涵 | 第84-89页 |
二、公共利益概念的特征 | 第89-94页 |
第四章 公共利益与相关利益范畴的辨析 | 第94-120页 |
第一节 公共利益与私人利益的关系 | 第94-108页 |
一、私人利益的产生与历史沿革 | 第94-98页 |
二、公共利益和私人利益的关系 | 第98-101页 |
三、公共利益本位论和私人利益本位论 | 第101-108页 |
第二节 公共利益与国家利益的关系 | 第108-117页 |
一、不同国家起源论中的国家利益说 | 第108-113页 |
二、当代关于国家利益内涵的观点 | 第113-114页 |
三、公共利益与国家利益的关系 | 第114-117页 |
第三节 公共利益和集体利益的关系 | 第117-120页 |
一、集体利益概念的内涵 | 第117-118页 |
二、公共利益与集体利益辨析 | 第118-120页 |
第五章 公共利益、公共权力及公民权利 | 第120-145页 |
第一节 公共权力与公共利益 | 第120-130页 |
一、公共权力的实质与特征 | 第120-123页 |
二、公共权力的产生、异化、回归 | 第123-128页 |
三、公共权力与公共利益的关系 | 第128-130页 |
第二节 公民权利与公共利益 | 第130-140页 |
一、公民权利的产生 | 第130-132页 |
二、公民权利的内涵 | 第132-135页 |
三、公民权利和公共利益之间的关系 | 第135-140页 |
第三节 公共利益、公共权力及公民权利的实现 | 第140-145页 |
一、政府和公民社会是公共利益行使的主体 | 第140-142页 |
二、公共权力行使方式的非暴力性、非强制性 | 第142-144页 |
三、公民权利实现的条件和方式 | 第144-145页 |
第六章 当代中国公共利益实现的保障 | 第145-167页 |
第一节 公共利益实现的社会制度保障 | 第145-153页 |
一、社会制度的一般理论 | 第145-147页 |
二、社会制度与利益的关系 | 第147-149页 |
三、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是公共利益实现的制度保障 | 第149-153页 |
第二节 公共利益实现的法律保障 | 第153-157页 |
一、当前法律缺乏对公共利益的有力保障 | 第153-155页 |
二、加快立法,完善公共利益实现的保障机制 | 第155-157页 |
第三节 公共利益实现的精神保障 | 第157-167页 |
一、公共精神是公共利益的精神依托 | 第157-158页 |
二、公共精神的培育 | 第158-167页 |
结语:实现公共利益与公民个人利益之间的协调,造福于全体公民 | 第167-169页 |
主要参考文献 | 第169-176页 |
后记 | 第17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