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提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4页 |
导论 | 第14-29页 |
第一节 问题的提出 | 第14-17页 |
一、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各国合作和交流的加深 | 第14-15页 |
二、人口老龄化的挑战 | 第15-16页 |
三、我国养老保障制度亟待完善 | 第16-17页 |
第二节 研究现状 | 第17-21页 |
一、国外研究现状 | 第17-18页 |
二、国内研究现状 | 第18-21页 |
第三节 概念界定 | 第21-23页 |
一、社会保障 | 第21-22页 |
二、养老保障与养老保障制度 | 第22-23页 |
三、养老保险 | 第23页 |
四、养老金及养老金计划 | 第23页 |
第四节 研究意义及研究框架 | 第23-27页 |
一、理论意义 | 第24-25页 |
二、实践意义 | 第25-26页 |
三、研究框架 | 第26-27页 |
第五节 研究方法 | 第27-29页 |
第一章 养老保障制度的历史演进 | 第29-47页 |
第一节 养老保障制度的演变 | 第29-34页 |
一、养老保障制度萌芽时期 | 第29-30页 |
二、养老保障制度建立时期 | 第30-31页 |
三、养老保障制度发展时期 | 第31-32页 |
四、养老保障制度改革时期 | 第32-34页 |
第二节 养老保障制度理论的历史演进 | 第34-47页 |
一、古典自由主义与英国新济贫法 | 第34页 |
二、德国新历史学派催生现代社会保障制度 | 第34-35页 |
三、马克思经典理论对社会主义国家的养老保障制度的指导 | 第35-37页 |
四、凯恩斯国家干预主义与现代养老保障制度的发展 | 第37-39页 |
五、福利经济学与福利国家 | 第39-42页 |
六、新自由主义理论与养老保障制度的改革 | 第42-44页 |
七、其他理论对养老保障制度产生的论述 | 第44-47页 |
第二章 国外养老保障制度的改革实践 | 第47-75页 |
第一节 西方发达国家的养老保障制度改革 | 第47-62页 |
一、德国养老保障制度的改革 | 第47-50页 |
二、英国养老保障制度的改革 | 第50-54页 |
三、日本的养老保障制度改革 | 第54-56页 |
四、美国养老保障制度改革 | 第56-59页 |
五、发达国家养老保障制度改革分析 | 第59-62页 |
第二节 发展中国家的养老保障制度改革 | 第62-69页 |
一、智利养老保障制度改革 | 第62-65页 |
二、韩国的养老保障制度改革 | 第65-68页 |
三、发展中国家养老保障制度改革分析 | 第68-69页 |
第三节 转轨制国家的养老保障制度改革 | 第69-75页 |
一、俄罗斯养老保障制度改革 | 第69-71页 |
二、波兰养老保障制度改革 | 第71-74页 |
三、转轨制国家养老保障改革分析 | 第74-75页 |
第三章 我国养老保障制度的发展过程与现状分析 | 第75-91页 |
第一节 我国养老保障的发展历程 | 第75-83页 |
一、养老保障制度的初创时期(建国—1965) | 第75-77页 |
二、养老保障制度建设停滞阶段(1966—1977) | 第77-78页 |
三、养老保险改革启动阶段(1978—1985) | 第78-79页 |
四、养老保障制度改革的探索阶段(1986—1996) | 第79-81页 |
五、养老保障制度进一步改革阶段(1997--今) | 第81-83页 |
第二节 我国养老保障制度的现状分析 | 第83-91页 |
一、我国养老保障制度改革的成就 | 第83-85页 |
二、目前养老保障制度存在的缺陷 | 第85-91页 |
第四章 中国养老保障制度改革的原则和指导思想 | 第91-105页 |
第一节 中国养老保障制度改革的环境分析 | 第91-97页 |
一、人口多特别是老年人口多 | 第91-92页 |
二、经济发展较快,但总体看底子薄、发展不平衡 | 第92-95页 |
三、经济社会发展进入转型期 | 第95-96页 |
四、农民养老保障,是我国养老保障制度改革的重点和难点 | 第96-97页 |
第二节 养老保障制度改革的原则 | 第97-101页 |
一、福利原则 | 第97页 |
二、普遍原则 | 第97-98页 |
三、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原则 | 第98页 |
四、公平与效率相结合的原则 | 第98-99页 |
五、权利与义务相对等的原则 | 第99页 |
六、统筹兼顾、协调发展的原则 | 第99-100页 |
七、法制化和社会化相统一的原则 | 第100页 |
八、国家、企业和个人责任分担的原则 | 第100页 |
九、保障方式、水平多样化、多层次原则 | 第100-101页 |
第三节 养老保障制度改革的目标 | 第101-105页 |
一、多层次、社会统筹与个人帐户相结合 | 第102页 |
二、资金来源多元化 | 第102-103页 |
三、广覆盖、低标准、保基本 | 第103页 |
四、管理服务社会化 | 第103-104页 |
五、保障制度规范化、法制化 | 第104-105页 |
第五章 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建议 | 第105-120页 |
第一节 多元化养老保险体系的设想 | 第105-109页 |
一、国外多元化养老保险体系的构成 | 第105-106页 |
二、国外多元化养老保险体系的改革 | 第106-107页 |
三、我国多元化养老保险制度的整体构思 | 第107-109页 |
第二节 加快发展企业年金的建议 | 第109-114页 |
一、我国企业年金发展历程及现状 | 第110-111页 |
二、发展企业年金的意义和原则 | 第111-113页 |
三、加快发展企业年金的措施 | 第113-114页 |
第三节 对改革中涉及的其他问题的思考 | 第114-120页 |
一、隐形债务 | 第114-117页 |
二、法律保障体系 | 第117-118页 |
三、监督管理体制 | 第118-120页 |
第六章 中国农村养老保障制度改革建议 | 第120-132页 |
第一节 我国农村养老保障制度改革历程及背景 | 第120-125页 |
一、农村养老保障制度改革历程 | 第120-122页 |
二、农村养老保障制度改革背景 | 第122-125页 |
第二节 农村养老保障制度改革的建议 | 第125-132页 |
一、农村养老保障制度改革的目标及原则 | 第125-126页 |
二、农村养老保障制度改革的建议 | 第126-132页 |
结束语 | 第132-133页 |
参考文献 | 第133-140页 |
后记 | 第14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