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11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22页 |
| ·选题依据和研究背景 | 第11-12页 |
| ·PBN 技术综述 | 第12-18页 |
| ·PBN 概念及其发展 | 第12-13页 |
| ·PBN 标准分类与应用 | 第13-15页 |
| ·RNP 进近程序 | 第15页 |
| ·PBN 技术国内外发展现状 | 第15-18页 |
| ·CDA 技术国内外发展现状 | 第18-20页 |
|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20页 |
| ·论文研究内容及结构 | 第20-22页 |
| 第二章 连续下降进近(CDA)运行分析 | 第22-29页 |
| ·CDA 相关概念 | 第22页 |
| ·梯级下降程序与 CDA 程序运行对比分析 | 第22-23页 |
| ·梯级下降程序 | 第22-23页 |
| ·CDA 程序 | 第23页 |
| ·CDA 运行要求 | 第23-26页 |
| ·地面设备要求 | 第23-24页 |
| ·航空器要求 | 第24页 |
| ·进近要求 | 第24-26页 |
| ·CDA 运行方式对比分析 | 第26-29页 |
| 第三章 厦门高崎机场 PBN 飞行程序设计 | 第29-55页 |
| ·程序设计背景 | 第29-30页 |
| ·空域结构分析 | 第30页 |
| ·扇区划分 | 第30-32页 |
| ·离场程序 | 第32-36页 |
| ·标准仪表离场图 | 第32-34页 |
| ·离场程序方案分析 | 第34页 |
| ·离场程序设计参数 | 第34-36页 |
| ·进场程序 | 第36-40页 |
| ·标准仪表进场图 | 第36-38页 |
| ·进场程序方案分析 | 第38页 |
| ·进场程序设计参数 | 第38-40页 |
| ·进近程序 | 第40-44页 |
| ·仪表进近图 | 第40-42页 |
| ·进近程序方案分析 | 第42-43页 |
| ·进近程序设计参数 | 第43-44页 |
| ·气压式垂直导航(Baro-VNAV)程序 | 第44-55页 |
| ·Baro-VNAV 程序概述 | 第44页 |
| ·设计过程 | 第44-50页 |
| ·23 号跑道最后进近航段障碍物评估 | 第50-55页 |
| 第四章 厦门高崎机场 PBN 飞行程序 CDA 运行优化 | 第55-69页 |
| ·融合点程序 | 第55-56页 |
| ·融合点概念 | 第55页 |
| ·融合点程序航路结构 | 第55-56页 |
| ·融合点程序基本运行方法 | 第56页 |
| ·厦门高崎机场 PBN 程序 CDA 运行评估 | 第56-60页 |
| ·05 号跑道 CDA 运行评估 | 第56-58页 |
| ·23 号跑道 CDA 运行评估 | 第58-60页 |
| ·23 号跑道进场、进近程序优化 | 第60-65页 |
| ·程序结构 | 第60-62页 |
| ·程序参数的确定 | 第62-65页 |
| ·程序验证 | 第65-69页 |
| ·进近航段 CDA 梯度评估 | 第65页 |
| ·评估结论 | 第65页 |
| ·验证试飞 | 第65-67页 |
| ·流量评估 | 第67-69页 |
| 第五章 管制辅助决策算法及运行方法 | 第69-76页 |
| ·管制辅助决策算法 | 第69-73页 |
| ·模型设计 | 第69-71页 |
| ·算法分析 | 第71-72页 |
| ·算法实现 | 第72-73页 |
| ·程序运行方法 | 第73-76页 |
| ·高峰时段运行方法 | 第73-74页 |
| ·其他时段运行方法 | 第74-75页 |
| ·特殊情况运行方法 | 第75-76页 |
| 总结和展望 | 第76-78页 |
| 参考文献 | 第78-80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 第80-81页 |
| 致谢 | 第8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