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0页 |
引言 | 第10-11页 |
(一) 研究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 第10页 |
(二) 相关领域的研究现状 | 第10-11页 |
(三) 研究方法 | 第11页 |
一、共犯处罚根据的综述 | 第11-15页 |
(一) 问题的提出 | 第11-13页 |
(二) 德国、日本刑法学中关涉共犯处罚根据问题的研究现状 | 第13-14页 |
(三) 我国刑法学有关共犯处罚根据问题的研究现状 | 第14页 |
(四) 研究意义 | 第14-15页 |
二、德日刑法学共犯的处罚根据学说的具体展开 | 第15-29页 |
(一) 共犯的处罚根据与共犯的本质论的关系 | 第15-18页 |
(二) 责任共犯说的兴起与没落 | 第18-21页 |
(三) 违法共犯论(不法共犯论)的诞生和衰落 | 第21-23页 |
(四) 引起说(惹起说)的全面兴盛 | 第23-28页 |
1.纯粹引起说(纯粹惹起说)的基本主张与理论缺陷 | 第23-25页 |
2.修正引起说、折中引起说(混合引起说)的基本主张及理论窘境 | 第25-26页 |
3.折中引起说(混合引起说)的方兴未艾 | 第26-28页 |
(五) 对以上各学说的综合评价 | 第28-29页 |
三、行为理论——解决一切刑法疑难杂症的良方 | 第29-38页 |
(一) 行为理论的发展历程 | 第29-33页 |
1.因果行为论(自然主义行为论) | 第29-30页 |
2.目的行为论 | 第30-31页 |
3.社会行为论 | 第31-32页 |
4.人格行为论 | 第32-33页 |
5.消极行为论 | 第33页 |
(二) 全新的行为理论——"控制行为理论" | 第33-38页 |
1.控制行为理论的提出及内涵与外延 | 第34-36页 |
2.刑法中的行为的概念 | 第36-37页 |
3.在控制行为论中,行为概念的功能和意义 | 第37-38页 |
四、控制行为理论——消散笼罩在共犯处罚根据之上的迷雾 | 第38-39页 |
致谢 | 第39-40页 |
参考文献 | 第40-4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