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6页 |
1 绪论 | 第16-33页 |
·选题的意义 | 第16-21页 |
·非点源污染的来源及特征 | 第16-18页 |
·非点源污染现状 | 第18-20页 |
·嘉陵江流域非点源氮磷污染研究的意义 | 第20-21页 |
·非点源污染模型研究进展 | 第21-29页 |
·国外研究进展 | 第21-26页 |
·国内研究进展 | 第26-28页 |
·存在的主要问题与发展趋势 | 第28-29页 |
·主要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 | 第29-32页 |
·主要研究内容 | 第29-30页 |
·技术路线 | 第30-32页 |
·创新点 | 第32-33页 |
2 嘉陵江流域环境数据库的建立 | 第33-47页 |
·嘉陵江流域概况 | 第33-37页 |
·自然地理环境 | 第33-34页 |
·社会经济 | 第34-35页 |
·地表水环境质量 | 第35-36页 |
·污染来源分析 | 第36-37页 |
·嘉陵江流域环境数据库的建立 | 第37-46页 |
·数据种类和来源 | 第37-38页 |
·DEM 数据库 | 第38-39页 |
·土地利用数据库 | 第39-41页 |
·土壤数据库 | 第41-43页 |
·植被数据库 | 第43-44页 |
·气象数据库 | 第44-45页 |
·水文水质数据库 | 第45-46页 |
·小结 | 第46-47页 |
3 溶解态非点源氮磷污染模拟研究 | 第47-85页 |
·SLURP 水文模型 | 第47-60页 |
·水文模型的选择 | 第47-49页 |
·SLURP 模型原理和结构 | 第49-51页 |
·主要水文过程演算方法 | 第51-54页 |
·参数敏感性分析 | 第54-55页 |
·参数校准/优化 | 第55-59页 |
·模拟结果与验证 | 第59-60页 |
·土地利用溶解态氮磷污染输出 | 第60-65页 |
·土地利用溶解态氮磷污染输出模型 | 第60页 |
·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年径流量的模拟 | 第60-62页 |
·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径流溶解态氮磷浓度的确定 | 第62页 |
·历年土地利用溶解态氮磷污染输出量 | 第62-64页 |
·土地利用溶解态氮磷污染输出空间分布 | 第64-65页 |
·各子域溶解态氮磷污染输出量及贡献率 | 第65页 |
·农村居民点溶解态氮磷污染输出 | 第65-74页 |
·农村居民点溶解态氮磷污染输出模型 | 第65-66页 |
·农村人口和畜禽养殖量调查统计 | 第66-68页 |
·排污(泄)系数和入河系数的确定 | 第68-69页 |
·农村居民点氮磷污染输出量估算 | 第69-74页 |
·溶解态非点源氮磷污染负荷模拟研究 | 第74-82页 |
·溶解态氮磷污染总输出 | 第74-75页 |
·溶解态氮磷输移损失系数的确定 | 第75-78页 |
·溶解态氮磷污染负荷的年际变化 | 第78-80页 |
·溶解态氮磷污染负荷来源构成 | 第80-81页 |
·溶解态氮磷污染负荷空间分布 | 第81-82页 |
·各子域溶解态氮磷污染负荷的贡献率分析 | 第82页 |
·小结 | 第82-85页 |
4 吸附态非点源氮磷污染模拟研究 | 第85-107页 |
·RUSLE 土壤侵蚀模型 | 第85-97页 |
·土壤侵蚀模型的选择 | 第85-86页 |
·RUSLE 模型及其GIS 实现 | 第86-88页 |
·模型因子算式的确定 | 第88-94页 |
·泥沙输移比的确定 | 第94-96页 |
·多年平均土壤侵蚀与产沙模拟 | 第96-97页 |
·输沙量动态模型的构建与模拟验证 | 第97-101页 |
·嘉陵江近期水沙变化特点 | 第97-99页 |
·输沙量动态模型的建立 | 第99-100页 |
·模拟结果验证与分析 | 第100-101页 |
·吸附态非点源氮磷污染负荷模拟研究 | 第101-105页 |
·吸附态氮磷污染负荷模型的构建 | 第101-102页 |
·吸附态氮磷污染负荷年际变化分析 | 第102-103页 |
·吸附态氮磷污染来源空间分布 | 第103-104页 |
·各子域吸附态氮磷污染负荷的贡献率分析 | 第104-105页 |
·小结 | 第105-107页 |
5 非点源氮磷污染模拟结果分析与控制对策研究 | 第107-122页 |
·嘉陵江流域非点源氮磷污染的现状评估 | 第107-115页 |
·非点源氮磷污染年负荷模拟结果与验证 | 第107-108页 |
·非点源氮磷污染负荷年际变化分析 | 第108-109页 |
·非点源氮磷污染负荷形态构成分析 | 第109-112页 |
·非点源氮磷污染负荷来源贡献率分析 | 第112-113页 |
·非点源氮磷污染关键源区识别 | 第113-115页 |
·治理方案建议 | 第115-120页 |
·重点治理区 | 第115-118页 |
·水土流失治理情景分析 | 第118页 |
·化肥流失治理情景分析 | 第118-119页 |
·畜禽养殖污染治理情景分析 | 第119-120页 |
·小结 | 第120-122页 |
6 嘉陵江非点源氮磷污染对重庆主城段水环境影响的研究 | 第122-139页 |
·研究区域 | 第122页 |
·生态动力学模型的建立 | 第122-131页 |
·水动力子模型 | 第122-124页 |
·总氮、总磷子模型 | 第124页 |
·叶绿素a 子模型 | 第124-127页 |
·定解条件 | 第127-129页 |
·模型参数 | 第129-131页 |
·方程离散和网格划分 | 第131-132页 |
·方程离散方法 | 第131页 |
·网格划分与时空步长的确定 | 第131-132页 |
·模拟结果验证与分析 | 第132-138页 |
·研究江段水动力特征 | 第132-133页 |
·总氮、总磷和叶绿素a 模拟结果验证 | 第133-134页 |
·总氮、总磷和叶绿素a 模拟结果分析 | 第134-138页 |
·小结 | 第138-139页 |
7 结论和展望 | 第139-141页 |
·主要研究成果 | 第139-140页 |
·不足与展望 | 第140-141页 |
致谢 | 第141-142页 |
参考文献 | 第142-157页 |
附录 | 第157-15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