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谢 | 第1-6页 |
摘要 | 第6-8页 |
Abstract | 第8-10页 |
目录 | 第10-14页 |
图目录 | 第14-15页 |
表目录 | 第15-17页 |
1 绪论 | 第17-35页 |
·研究背景、目的及意义 | 第17-18页 |
·研究对象及研究范围 | 第18-21页 |
·国债功能研究有关概念及其内涵 | 第21-26页 |
·功能研究视角的国债内涵 | 第21-22页 |
·关于功能、功效和效应 | 第22-23页 |
·关于功能和职能的区分 | 第23-24页 |
·关于国债功能和国债功能效应定义 | 第24-25页 |
·关于国债管理“融资范式”和“功能范式”的概念及其内涵 | 第25-26页 |
·研究方法 | 第26-27页 |
·研究思路及研究内容 | 第27-31页 |
·论文工作要点 | 第31-32页 |
·论文创新要点 | 第32-35页 |
2 国债功能研究综述 | 第35-65页 |
·国债功能理论综述 | 第35-48页 |
·关于国债“融资范式”和“功能范式”综述 | 第35页 |
·国债功能理论分析综述 | 第35-42页 |
·国债功能作用分类综述 | 第42-47页 |
·国债功能理论文献评述 | 第47-48页 |
·国债功能变迁研究综述 | 第48-51页 |
·国债功能变迁基点分析 | 第48页 |
·国债功能变迁背景及趋势分析 | 第48-50页 |
·国债功能变迁文献评述 | 第50-51页 |
·国债功能定位研究综述 | 第51-52页 |
·国债功能定位的历史沿革及其偏差 | 第51-52页 |
·国债功能定位文献评述 | 第52页 |
·国债功能效应研究综述 | 第52-65页 |
·国债财政融资性调控效应 | 第53-58页 |
·金融功能效应 | 第58-62页 |
·国债功能效应文献评述 | 第62-65页 |
3 “功能范式”下的国债功能基本架构 | 第65-83页 |
·构建“功能范式”下的国债功能基本架构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 第65-67页 |
·“功能范式”下的国债功能基础及功能拓展基本框架 | 第67-77页 |
·国债功能的产生基础:掉期交易和借贷偿还空间分离 | 第67-69页 |
·国债功能的根本支撑:信用功能 | 第69-71页 |
·功能范式下的国债功能基本架构 | 第71-77页 |
·基于国债作用特征的功能分类 | 第77-80页 |
·按照国债功能作用方式分类:国债直接功能和国债间接功能 | 第78页 |
·按照国债作用特征分类:国债内生功能和国债外生功能 | 第78-80页 |
·按照外债与内债分类:弥补财政赤字功能和弥补贸易赤字功能 | 第80页 |
·国债功能效应分类 | 第80-81页 |
·本章小结 | 第81-83页 |
4 “功能范式”下的我国国债功能供给机理及实证分析 | 第83-95页 |
·国债功能内在供给机理分析 | 第83-85页 |
·国债功能市场补偿机制分析 | 第85-87页 |
·国债资源配置失灵导致我国国债功能缺失 | 第85-86页 |
·市场功能补偿机制自发形成:央行票据应运而生 | 第86-87页 |
·改革国债发行制度并未解决国债功能供给不足 | 第87-90页 |
·我国国债发行制度改革情况 | 第88页 |
·实行国债余额发行制度改革并未改观我国流动性不足现状 | 第88-90页 |
·“功能范式”下央行发行票据增加国债功能供给的实证分析 | 第90-93页 |
·本章小结 | 第93-95页 |
5 “功能范式”下的国债功能变迁:从功能需求型向功能供给型转变 | 第95-107页 |
·国债功能变迁是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 | 第95-96页 |
·我国国债功能的形成及其变迁历程 | 第96-101页 |
·国债功能变迁的原因分析 | 第101-104页 |
·国债功能拓展变迁方向:从功能需求型向功能供给型转变 | 第104-106页 |
·国债功能演进的国际经验借鉴与启示 | 第104页 |
·促进我国国债功能变迁的对策建议 | 第104-106页 |
·本章小结 | 第106-107页 |
6 创新特别国债功能:“国债租”等历史问题解决方案探讨 | 第107-117页 |
·特别国债概念及其发行形式 | 第107页 |
·特别国债的功能作用及其实践 | 第107-111页 |
·特别国债的功能作用 | 第107-108页 |
·特别性质国债的功能作用实践 | 第108-111页 |
·特别国债在我国存在的必要性和现实性分析 | 第111-113页 |
·隐性“国债租”要求国家发行特别国债予以偿还 | 第111-112页 |
·改善民生和提高社会事业水平需要国家发行特别国债 | 第112-113页 |
·我国具备了发行特别国债的应债现实基础 | 第113页 |
·发行特别国债的对策建议 | 第113-115页 |
·本章小结 | 第115-117页 |
7 基于地方债发行视角的国债融资功能重塑研究 | 第117-127页 |
·美国地方政府“破产”危机的启示:政府信用不宜滥用 | 第117-118页 |
·我国尚不具备将国债功能向地方债拓展的条件 | 第118-121页 |
·不具备国债功能向地方债拓展的制度条件 | 第118-120页 |
·不具备国债功能向地方债拓展的现实基础 | 第120-121页 |
·迎合地方政府发债要求的折中方案:发行“白条”欠款债券 | 第121-122页 |
·重塑我国国债融资功能的对策建议 | 第122-124页 |
·本章小结 | 第124-127页 |
8 国债利率效应锁定国债功能转换的理论与实践 | 第127-135页 |
·国债利率效应锁定国债功能转换的理论依据 | 第127-130页 |
·国债利率锁定居民持有国债资产分析 | 第127-129页 |
·国债利率锁定金融机构持有国债分析 | 第129-130页 |
·利率效应锁定我国国债避险增值功能的实践 | 第130-133页 |
·利率效应锁定居民持有国债资产分析 | 第131页 |
·利率效应锁定银行持有国债资产分析 | 第131-133页 |
·消除利率效应锁定国债功能转换的对策建议 | 第133页 |
·本章小结 | 第133-135页 |
9 国债融资和货币融资协同效应的理论与实证分析 | 第135-151页 |
·国债融资和货币融资协同效应研究回顾 | 第135-136页 |
·国债融资和货币融资协同效应理论分析 | 第136-142页 |
·国债与货币联合融资弥补财政赤字能够促进经济增长 | 第136-138页 |
·适度货币融资能够增强国债政策的可持续性 | 第138-142页 |
·国债和货币联合融资弥补财政赤字促进经济增长的实证分析 | 第142-148页 |
·加强国债融资和货币融资协同效应的对策建议 | 第148页 |
·本章小结 | 第148-151页 |
10 国债促进金融发展效应的实证分析 | 第151-165页 |
·国债促进金融发展效应的研究回顾 | 第151-153页 |
·我国国债促进金融发展效应的实证分析 | 第153-163页 |
·指标选取、计量模型和数据来源 | 第153-155页 |
·持有国债对国有商业银行发展影响的实证分析 | 第155-160页 |
·持有国债对股份制银行发展影响的实证分析 | 第160-163页 |
·促进国债金融发展效应的对策建议 | 第163-164页 |
·本章小结 | 第164-165页 |
11 国债价格调控功能效应的理论与实证分析 | 第165-185页 |
·以国债为主体的财政政策价格调控的理论分析 | 第165-167页 |
·美国财政部与美联储联合稳定国债价格的实践 | 第167-168页 |
·我国国债价格调控功能效应实证分析 | 第168-183页 |
·宏观方面:国债和央行票据影响物价水平实证分析 | 第169-181页 |
·微观方面:运用财政政策稳定猪肉价格的实践 | 第181-183页 |
·提高国债价格调控功能效应的对策建议 | 第183-184页 |
·本章小结 | 第184-185页 |
12 论文研究结论及未来研究展望 | 第185-189页 |
·论文研究结论 | 第185-186页 |
·国债功能研究未来展望 | 第186-189页 |
参考文献 | 第189-201页 |
作者简历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主要科研成果 | 第201-20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