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财政、金融论文--金融、银行论文--中国金融、银行论文--信贷论文

农户借贷中的声誉作用机制研究

致谢第1-6页
摘要第6-8页
Abstract第8-10页
目录第10-14页
图目录第14-15页
表目录第15-17页
1 绪论第17-27页
   ·研究背景第17-18页
   ·问题的提出第18-22页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第22-24页
     ·研究的目的第22-23页
     ·研究的意义第23-24页
   ·研究方法第24页
   ·主要创新点第24-27页
2 文献综述第27-65页
   ·农户借贷相关研究第27-47页
     ·农户借贷的主要特征第27-35页
     ·农户借贷中的信息不对称第35-37页
     ·农户借贷市场的二元金融结构第37-41页
     ·农户获得贷款的影响因素的研究第41-47页
   ·一般声誉理论相关研究第47-55页
     ·声誉理论概况第47-50页
     ·声誉的基本功能第50-52页
     ·声誉机制起作用的基本条件第52-55页
   ·借方声誉相关研究第55-65页
     ·借方声誉的国外相关研究第56-60页
     ·借方声誉的国内相关研究第60-65页
3 借贷市场中农户声誉的动态形成及其作用机制的博弈分析第65-97页
   ·引言第65-66页
   ·农户与农户声誉第66-68页
     ·农户的内涵第66-67页
     ·农户声誉的内涵第67-68页
   ·借贷市场中农户声誉形成的过程—一个动态博弈模型第68-75页
     ·声誉形成的研究文献简概第68-69页
     ·借方声誉形成的动态博弈模型第69-72页
     ·博弈分析第72-75页
     ·简要结论第75页
   ·农户声誉效应对借贷前逆向选择的抑制作用第75-83页
     ·农户借贷中可能的柠檬问题第75-76页
     ·农户声誉的信号传递博弈模型第76-81页
     ·声誉机制对农户借贷中逆向选择的抑制过程第81-83页
     ·简要结论第83页
   ·农户声誉效应约束借贷后的道德风险行为第83-93页
     ·隐性契约与KMRW声誉模型第84-85页
     ·重复博弈下的农户声誉对农户行为的约束作用第85-89页
     ·嵌套博弈下的农户声誉对农户行为的约束作用第89-92页
     ·简要结论第92-93页
   ·农户声誉效应的实施机制与作用条件第93-95页
     ·农户声誉效应的实施机制第93-94页
     ·农户声誉效应的作用条件第94-95页
   ·本章小结第95-97页
4 农户声誉对农户借贷结果影响的模型建构第97-123页
   ·引言第97-98页
   ·农户声誉的基本构成第98-104页
     ·农户声誉基本构成的概念化第98-99页
     ·农户声誉基本构成的访谈研究第99-101页
     ·农户声誉的基本构成假设第101-104页
   ·农户借贷结果的表征变量选择及其影响因素的逻辑关系推演第104-110页
     ·农户借贷结果的表征变量—农户借贷可得性的界定第104页
     ·农户借贷可得性主要影响因素归纳第104-106页
     ·农户借贷可得性主要影响因素的关系推演第106-108页
     ·变量选择第108-110页
   ·农户声誉对农户借贷结果影响的理论假设第110-121页
     ·基于声誉理论的农户借贷可得性的逻辑推演第110-111页
     ·农户声誉信息效应对农户借贷结果的影响第111-114页
     ·农户声誉资本效应对农户借贷结果的影响第114-119页
     ·贷方类型的调节作用模型第119-121页
     ·整体模型第121页
   ·本章小结第121-123页
5 理论检验的研究设计第123-143页
   ·问卷设计第123-126页
     ·问卷调查对象第123-124页
     ·问卷设计过程第124-125页
     ·问卷的主要内容第125-126页
   ·变量测量第126-130页
     ·农户声誉基本构成相关变量度量第126-128页
     ·农户声誉信息效应变量测量第128页
     ·农户声誉资本效应变量测量第128-129页
     ·结果变量-农户借贷可得性的测量第129-130页
   ·数据收集第130-137页
     ·样本来源与样本量第130-133页
     ·抽样方法与抽样过程第133-135页
     ·数据获取过程第135-137页
   ·数据分析方法与工具第137-142页
     ·数据分析方法第137-142页
     ·主要分析工具第142页
   ·本章小结第142-143页
6 数据分析第143-205页
   ·数据描述第143-151页
     ·样本的村庄分布情况第143-144页
     ·调查对象的描述性统计第144-147页
     ·调查问卷的描述性统计第147-148页
     ·测量项目的描述性统计第148-151页
   ·数据质量检验与量表分析第151-169页
     ·数据质量检查第151-153页
     ·信度分析第153-157页
     ·测量效度分析第157-169页
   ·假设检验第169-199页
     ·农户声誉基本结构的二阶验证性因子分析第169-172页
     ·农户借贷中的声誉信息效应假设检验第172-180页
     ·农户借贷中的声誉资本效应机制—声誉资本中介作用检验第180-190页
     ·贷方类型的调节效应检验第190-199页
   ·结论与讨论第199-204页
     ·农户声誉具有多维结构第199页
     ·农户声誉的信息效应机制第199-200页
     ·农户声誉的资本效应机制第200-201页
     ·贷方类型对农户声誉效应的调节作用第201-204页
   ·本章小结第204-205页
7 案例研究—农户借贷中声誉作用的现实分析第205-217页
   ·案例研究目的与方法第205页
     ·案例研究目的第205页
     ·案例研究方法第205页
   ·典型案例分析第205-215页
     ·案例一第205-209页
     ·案例二第209-212页
     ·案例三第212-215页
   ·本章小结第215-217页
8 研究结论与展望第217-227页
   ·本研究的主要结论第217-220页
     ·结论一第217页
     ·结论二第217-218页
     ·结论三第218-219页
     ·结论四第219-220页
     ·结论五第220页
   ·理论价值与实践意义第220-224页
     ·本研究的理论价值第220-222页
     ·本研究的实践意义第222-224页
   ·研究中不足及进一步研究展望第224-227页
     ·研究中的不足第224页
     ·进一步研究展望第224-227页
参考文献第227-237页
附录: 博士论文调查问卷第237-241页
作者简历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主要科研成果第241-242页

论文共24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组织惯例的演化机制与效能研究--基于学习视角
下一篇:我国国债功能及其效应研究--基于功能范式视角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