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15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15-32页 |
| ·课题背景及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15页 |
|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分析 | 第15-29页 |
| ·在轨服务航天器发展现状 | 第15-20页 |
| ·对合作目标中近距离的制导、导航与控制 | 第20-26页 |
| ·对非合作目标的中近距离制导、导航与控制 | 第26-29页 |
|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 | 第29-32页 |
| 第2章 椭圆轨道航天器相对运动建模及分析 | 第32-46页 |
| ·引言 | 第32页 |
| ·坐标系 | 第32-33页 |
| ·地心惯性坐标系 | 第32页 |
| ·地心轨道坐标系 | 第32-33页 |
| ·航天器质心轨道坐标系 | 第33页 |
| ·航天器质心本体坐标系 | 第33页 |
| ·椭圆轨道航天器间相对运动模型 | 第33-36页 |
| ·基于四元数的相对姿态运动模型 | 第33-34页 |
| ·以真近点角为变量的相对轨道运动模型 | 第34-36页 |
| ·椭圆轨道航天器间相对运动轨迹 | 第36-45页 |
| ·无外力作用下自由飞行轨迹 | 第36-38页 |
| ·速度脉冲作用下飞行轨迹 | 第38-43页 |
| ·连续推力作用下飞行轨迹 | 第43-45页 |
| ·本章小结 | 第45-46页 |
| 第3章 服务航天器逼近过程轨迹规划与安全性分析 | 第46-70页 |
| ·引言 | 第46页 |
| ·逼近过程约束条件 | 第46-50页 |
| ·安全性约束 | 第46-47页 |
| ·自然环境约束 | 第47-48页 |
| ·技术性约束 | 第48-50页 |
| ·理想情况下飞行轨迹安全性分析 | 第50-57页 |
| ·切向脉冲的飞行轨迹安全性分析 | 第50-51页 |
| ·径向脉冲的飞行轨迹安全性分析 | 第51-53页 |
| ·连续推力直线飞行轨迹安全性分析 | 第53-57页 |
| ·摄动及误差情况下飞行轨迹安全性影响 | 第57-62页 |
| ·空间摄动对轨迹安全性影响 | 第58-59页 |
| ·导航控制误差对轨迹安全性影响 | 第59-62页 |
| ·喷气矢量误差对轨迹安全性影响 | 第62页 |
| ·逼近非合作目标过程的轨迹规划 | 第62-69页 |
| ·逼近目标航天器的轨迹规划 | 第62-65页 |
| ·撤离目标航天器的轨迹规划 | 第65-66页 |
| ·捕获目标航天器的策略设计 | 第66-69页 |
| ·本章小结 | 第69-70页 |
| 第4章 利用可见光相机的非合作目标逼近相对导航方法 | 第70-90页 |
| ·引言 | 第70-71页 |
| ·基于多帧图像的相对参数估计 | 第71-82页 |
| ·运动及观测模型建立 | 第71-75页 |
| ·迭代滤波方程建立 | 第75-78页 |
| ·数学仿真及结果分析 | 第78-82页 |
| ·可见光相机与微波雷达联合参数估计 | 第82-89页 |
| ·基于微波雷达的相对状态估计 | 第82-85页 |
| ·基于可见光相机和微波雷达的联合估计 | 第85-87页 |
| ·数学仿真及结果分析 | 第87-89页 |
| ·本章小结 | 第89-90页 |
| 第5章 基于多脉冲滑翔的非合作目标逼近相对制导方法 | 第90-112页 |
| ·引言 | 第90-91页 |
| ·多脉冲滑翔算法及其在逼近与撤离中应用 | 第91-101页 |
| ·双脉冲转移算法 | 第91-93页 |
| ·减速滑翔逼近算法 | 第93-96页 |
| ·加速滑翔撤离算法 | 第96-98页 |
| ·滑翔算法脉冲数确定 | 第98-100页 |
| ·数学仿真及结果分析 | 第100-101页 |
| ·末端逼近制导算法 | 第101-105页 |
| ·主动逼近多脉冲滑翔算法 | 第102页 |
| ·基于动力学特性的被动逼近算法 | 第102-105页 |
| ·相对轨道绕飞制导算法 | 第105-111页 |
| ·基于多脉冲滑翔的主动轨道绕飞 | 第105-107页 |
| ·基于动力学特性的自然轨道绕飞 | 第107-111页 |
| ·本章小结 | 第111-112页 |
| 第6章 考虑模型参变的相对轨道与姿态控制方法 | 第112-135页 |
| ·引言 | 第112-113页 |
| ·基于多项式特征结构配置的高精度位置保持 | 第113-122页 |
| ·线性定常系统的多项式特征结构配置 | 第113-116页 |
| ·线性变参数系统的多项式特征结构配置 | 第116-119页 |
| ·数学仿真及结果分析 | 第119-122页 |
| ·具有模型独立的服务航天器姿态快速机动 | 第122-130页 |
| ·服务航天器姿态快速机动控制 | 第122-126页 |
| ·转速受限和控制力矩饱和的姿态机动 | 第126-127页 |
| ·数学仿真及结果分析 | 第127-130页 |
| ·基于欧拉旋转的服务航天器姿态同步旋转 | 第130-134页 |
| ·相对姿态同步旋转控制算法 | 第131-133页 |
| ·数学仿真及结果分析 | 第133-134页 |
| ·本章小结 | 第134-135页 |
| 第7章 姿态快速机动和同步旋转半物理仿真验证 | 第135-149页 |
| ·引言 | 第135页 |
| ·半物理仿真验证系统的建立 | 第135-137页 |
| ·基于单轴台姿态快速机动半物理仿真验证 | 第137-142页 |
| ·平台方案设计及硬件组成 | 第138-139页 |
| ·单轴台软件接口设计 | 第139-141页 |
| ·半物理仿真实例及结果分析 | 第141-142页 |
| ·基于三轴台/单轴台姿态同步旋转半物理仿真验证 | 第142-148页 |
| ·平台方案设计及硬件设计 | 第143-144页 |
| ·三轴台软件接口设计 | 第144-147页 |
| ·半物理仿真实例及结果分析 | 第147-148页 |
| ·本章小结 | 第148-149页 |
| 结论 | 第149-151页 |
| 参考文献 | 第151-166页 |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它成果 | 第166-170页 |
| 致谢 | 第170-171页 |
| 个人简历 | 第17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