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7-15页 |
·本文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 第7-8页 |
·本文研究方法和主要内容 | 第8页 |
·国内外研究状况 | 第8-11页 |
·相关理论概述 | 第11-15页 |
·古典竞争力理论 | 第11页 |
·一般竞争力理论 | 第11-12页 |
·企业核心竞争力理论 | 第12-13页 |
·其它竞争力理论 | 第13页 |
·有关企业文化、质量管理等的理论 | 第13-15页 |
第2章 德国汽车工业的发展演变 | 第15-24页 |
·德国现当代发展概况 | 第15-16页 |
·德国汽车的主要特征、发展历程和现状 | 第16-19页 |
·德国汽车主要特征 | 第16页 |
·德国汽车工业的发展历程 | 第16-18页 |
·德国汽车工业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 第18-19页 |
·奔驰、宝马、奥迪三大企业的发展历程 | 第19-24页 |
·奔驰公司发展历程 | 第19-21页 |
·宝马公司发展历程 | 第21-22页 |
·奥迪公司发展历程和现状 | 第22-24页 |
第3章 德国汽车竞争优势的文化根源 | 第24-32页 |
·德意志民族文化的主要特征 | 第24-26页 |
·负责任的质量至上的企业文化 | 第26-28页 |
·员工导向、和谐的企业文化 | 第28-32页 |
第4章 德国汽车的技术和人才优势 | 第32-39页 |
·德国汽车的技术优势 | 第32-34页 |
·德国汽车技术优势的主要特征 | 第32-33页 |
·德国汽车技术优势的研发投入 | 第33-34页 |
·德国汽车的人才优势 | 第34-39页 |
·德国汽车人才优势的历史渊源 | 第34-35页 |
·德国对汽车研发人才的培养 | 第35-37页 |
·德国对汽车技术工人的培养 | 第37-39页 |
第5章 德国汽车制造过程中的质量保证 | 第39-45页 |
·"可积累的持续改进"贯穿所有制造环节 | 第39-42页 |
·稳定输入是可积累的持续改进的前提 | 第39-40页 |
·虚拟制造、高效建模,持续积累"汽车模型参数" | 第40-41页 |
·精益制造:可积累的持续改进 | 第41页 |
·品质跟踪:目的在于可积累的持续改进 | 第41-42页 |
·德国汽车的质量管理体系 | 第42-45页 |
第6章 对中国汽车业的启示 | 第45-50页 |
·中国汽车业的历史与现状 | 第45-46页 |
·德国汽车竞争优势对中国的启示 | 第46-50页 |
·以国际视野着力提升中国汽车产业发展的水平 | 第46-47页 |
·正视中国汽车业存在的差距,虚心学习,苦练内功 | 第47-48页 |
·把握汽车产业重组发展的世界性趋势,推进中国汽车业的有效整合 | 第48-50页 |
致谢 | 第50-51页 |
参考文献 | 第51-5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