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高等教育论文--科学研究工作论文

江西省高校科技创新能力评价分析

摘要第1-9页
Abstract第9-11页
第1章 绪论第11-19页
   ·研究背景第11-12页
   ·研究目的和意义第12-13页
     ·研究目的第12页
     ·研究意义第12-13页
   ·研究现状及有待研究的问题第13-16页
     ·国外研究现状第13-14页
     ·国内研究现状第14-16页
     ·有待研究的问题第16页
   ·本文的框架结构和研究思路第16-17页
     ·框架结构第16-17页
     ·研究思路第17页
   ·论文的研究方法、难点和不足之处第17-19页
     ·研究方法第17-18页
     ·难点和不足之处第18-19页
第2章 高校科技创新能力评价的理论基础第19-27页
   ·关于创新能力的相关理论第19-24页
     ·熊彼特的技术创新理论第19-20页
     ·技术创新理论与制度创新理论第20-22页
     ·国家创新系统理论第22-23页
     ·区域创新理论与创新型国家理论第23-24页
   ·高校科技创新能力的内涵和构成第24-27页
     ·高校科技创新能力的内涵第24-25页
     ·高校科技创新能力的构成第25-27页
第3章 高校科技创新能力评价方法分析第27-31页
   ·科技创新能力评价方法第27-29页
     ·模糊综合评判法第27页
     ·主成分分析第27页
     ·因子分析第27-28页
     ·数据包络分析第28-29页
   ·评价方法的对比比较第29-30页
     ·因子分析与模糊综合评判法的比较第29页
     ·因子分析与主成分分析的比较第29页
     ·因子分析与数据包络分析的比较第29-30页
   ·本文采用因子分析评价的主要原因第30-31页
第4章 江西省高校创新能力评价的实证研究第31-67页
   ·江西省高校科技创新能力的基本现状第31-40页
     ·江西省高校科技创新基础现状第31-32页
     ·江西省高校科技创新投入现状第32-37页
     ·江西省高校科技创新产出现状第37-40页
   ·高校科技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第40-44页
     ·评价指标体系建立的原则第40-41页
     ·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第41-42页
     ·评价指标的选取第42-44页
     ·数据的采集与处理第44页
   ·综合评价分析第44-45页
   ·综合评价与比较分析第45-63页
     ·高校科技创新能力二级指标的因子分析第45-60页
     ·高校科技创新能力一级指标的因子分析第60-63页
   ·比较结论与启示第63-67页
第5章 提升江西省高校科技创新能力的对策第67-73页
   ·提升江西省高校科技创新能力的外部对策第67-69页
     ·加强政府对地方高校科技创新的重视第67页
     ·加大政府对高校科技创新的资金投入,合理配置高校科技经费来源结构第67-68页
     ·加大企业对高校资金与项目的投入力度,实现高校产学研合一第68页
     ·积极扶持科技中介机构,为构建高校科技创新体系奠定基础第68-69页
   ·提升江西省高校科技创新能力的自身对策第69-73页
     ·转变观念,加强高校对自身科技创新的重视第69-70页
     ·加强培养一批高层次创新人才,实现人才队伍结构合理化第70-71页
     ·积极推动江西省高校国际科技交流与合作,提升江西省高校科技成果的层次水平第71页
     ·发挥高校科技创新优势,建设有江西地方特色的大学科技园第71-73页
结语第73-74页
参考文献第74-76页
致谢第76页

论文共7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高校教师幸福指数的测评与分析--以江西省高校教师为例
下一篇:基于学科文化特色视角的我国地方财经院校强校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