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街区动态保护因子研究--以天津五大道为例
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8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8-15页 |
·课题提出 | 第8-9页 |
·相关概念 | 第9-11页 |
·历史地段、地区 | 第9页 |
·历史街区 | 第9页 |
·动态保护控制 | 第9-10页 |
·因子分析法 | 第10页 |
·动态、静态保护因子 | 第10页 |
·层次分析法 | 第10-11页 |
·相关研究概况 | 第11-12页 |
·历史街区动态保护综合评价方面研究进展 | 第11-12页 |
·历史街区动态保护因子方面研究进展 | 第12页 |
·研究方法和研究框架 | 第12-15页 |
·研究方法 | 第12-13页 |
·研究创新点 | 第13页 |
·研究框架 | 第13-15页 |
第二章 国内外历史街区动态保护理论发展与实践分析 | 第15-31页 |
·国内外动态保护理论研究的发展 | 第15-17页 |
·由历史建筑的保护到历史街区整体保护方式的转变 | 第15-16页 |
·从城市更新到城市复兴策略的转变 | 第16页 |
·由建筑遗产价值到综合价值的挖掘 | 第16-17页 |
·多学科背景下对于历史街区综合问题的关注 | 第17页 |
·国内外动态保护控制实践研究 | 第17-28页 |
·国外动态保护控制实践 | 第17-21页 |
·国内动态保护控制实践对比分析 | 第21-27页 |
·国内外历史街区动态保护现状问题的思考 | 第27-28页 |
·历史街区动态保护研究方法 | 第28-31页 |
·对于历史街区相关研究方法的对比 | 第28-29页 |
·对于数学建模方法的选择 | 第29-31页 |
第三章 历史街区动态保护因子提取及综合评价 | 第31-54页 |
·保护因子是基于保护价值的要素提取 | 第31-42页 |
·保护价值的综合解析 | 第31-33页 |
·保护因子的动静态解析 | 第33页 |
·保护因子的提取 | 第33-42页 |
·历史街区动态保护因子综合评价方法 | 第42-43页 |
·天津五大道历史街区动态保护影响因子综合评判模型 | 第43-54页 |
·天津五大道历史街区保护控制的特点及沿革 | 第43-45页 |
·天津五大道历史街区动态保护因子综合评判模型 | 第45-46页 |
·动态保护因子综合评判模型权重分析 | 第46-53页 |
·动态保护因子综合评判模型实际意义 | 第53-54页 |
第四章 天津五大道历史街区动态保护因子研究 | 第54-81页 |
·天津五大道历史街区静态因子量化编制研究 | 第54-57页 |
·天津五大道历史街区动态因子保护研究 | 第57-81页 |
·社会结构与人口规模研究 | 第57-66页 |
·功能布局与产业业态调整 | 第66-74页 |
·交通发展模式研究 | 第74-81页 |
第五章 历史街区动态保护实施策略 | 第81-84页 |
·分级保护机制 | 第81-83页 |
·保护时序评估模型建构 | 第81-82页 |
·保护强度评估模型建构 | 第82-83页 |
·综合评判模型的动态调控 | 第83页 |
·积极的公众参与体制 | 第83-84页 |
结语 | 第84-85页 |
参考文献 | 第85-88页 |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 | 第88-89页 |
致谢 | 第8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