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0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8页 |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0页 |
·我国高速公路建设中存在的生态景观恢复问题分析 | 第10-12页 |
·现存问题 | 第11页 |
·问题分析 | 第11-12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2-16页 |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2-14页 |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4-16页 |
·研究目的、方法、内容及技术路线 | 第16-17页 |
·研究目的 | 第16页 |
·研究方法 | 第16页 |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 第16-17页 |
·本章小结 | 第17-18页 |
第二章 研究目标的界定与描述 | 第18-35页 |
·路域生态系统的界定与描述 | 第18-29页 |
·路域生态系统概念界定 | 第18-22页 |
·公路建设项目生态影响分析 | 第22-29页 |
·公路景观的界定与描述 | 第29-33页 |
·公路景观及景观要素的界定 | 第29-31页 |
·公路建设项目景观影响分析 | 第31-33页 |
·恢复的界定与描述 | 第33-34页 |
·本章小结 | 第34-35页 |
第三章 路域生态景观恢复关键技术研究 | 第35-59页 |
·公路边坡绿化恢复技术 | 第35-40页 |
·边坡绿化恢复植物选择原则 | 第35页 |
·物种配置原则及生物量计算分析 | 第35-37页 |
·边坡绿化恢复技术 | 第37-39页 |
·宛坪高速公路边坡绿化恢复技术 | 第39-40页 |
·生物型公路声屏障技术 | 第40-44页 |
·绿化林带声屏障 | 第41-42页 |
·生物墙声屏障 | 第42-43页 |
·障碍物型声屏障 | 第43-44页 |
·宛坪高速公路生物声屏障技术 | 第44页 |
·路域景观与生态、文化整合研究 | 第44-52页 |
·路域景观与生态、文化整合的原则 | 第45页 |
·路域景观与生态、文化整合的方法 | 第45-51页 |
·宛坪高速公路路域景观与生态、文化整合建议 | 第51-52页 |
·基于UC-WIN/ROAD的生态景观恢复仿真技术 | 第52-58页 |
·UC-win/Road简介 | 第52页 |
·三维仿真模型的建立方法 | 第52-58页 |
·本章小结 | 第58-59页 |
第四章 高速公路综合生态景观恢复体系研究 | 第59-88页 |
·高速公路生态景观恢复本底分析 | 第59-62页 |
·自然条件 | 第59-61页 |
·生态景观退化的历史和现状 | 第61-62页 |
·高速公路生态景观恢复限制因子分析 | 第62页 |
·高速公路综合生态景观恢复体系的目标 | 第62-63页 |
·高速公路综合生态恢复体系的整体思路 | 第63页 |
·高速公路综合生态景观恢复体系 | 第63-81页 |
·主要生态恢复乡土物种调查 | 第63-72页 |
·乡土物种收集方法 | 第72-73页 |
·生态景观恢复技术选择 | 第73-74页 |
·生态景观恢复方案设计 | 第74-81页 |
·生态景观恢复效果仿真 | 第81-85页 |
·边坡生态景观恢复效果仿真 | 第81-83页 |
·立交区生态恢复效果仿真 | 第83-84页 |
·桥梁区生态景观恢复效果仿真 | 第84页 |
·隧道区生态景观恢复效果仿真 | 第84页 |
·绿化带生态景观恢复效果仿真 | 第84-85页 |
·生态恢复体系效果验证 | 第85-87页 |
·试验方案 | 第85-86页 |
·试验效果分析 | 第86-87页 |
·本章小结 | 第87-88页 |
结论及进一步研究建议 | 第88-90页 |
1.结论 | 第88页 |
2.进一步研究建议 | 第88-90页 |
参考文献 | 第90-93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93-94页 |
致谢 | 第94-9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