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11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18页 |
| ·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11-13页 |
| ·国内外研究历史与现状 | 第13-16页 |
| ·边坡稳定性分析方法 | 第13-15页 |
| ·定性分析方法 | 第13页 |
| ·定量分析方法 | 第13-15页 |
| ·不确定性分析方法 | 第15页 |
| ·边坡变形及破坏机理 | 第15-16页 |
| ·主要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 第16-18页 |
| ·主要研究内容 | 第16-17页 |
| ·研究技术路线 | 第17-18页 |
| 第二章 高边坡稳定性影响因素及破坏模式研究 | 第18-27页 |
| ·高边坡稳定性影响因素 | 第18-23页 |
| ·地形地貌 | 第18-19页 |
| ·地层岩性及风化作用 | 第19-21页 |
| ·地质构造 | 第21-22页 |
| ·地震 | 第22页 |
| ·水文地质条件 | 第22页 |
| ·人类工程活动 | 第22-23页 |
| ·边坡变形破坏模式 | 第23-26页 |
| ·岩体结构 | 第23-24页 |
| ·边坡变形破坏模式分析 | 第24-26页 |
| ·小结 | 第26-27页 |
| 第三章 基于Hoek-Brown 准则选取边坡岩体参数 | 第27-43页 |
| ·Hoek-Brown 准则发展历史 | 第27-30页 |
| ·基于 GSI 法的广义 Hoek-Brown 准则 | 第30页 |
| ·Hoek-Brown 准则中经验参数的确定 | 第30-37页 |
| ·m_i 、σ_(ci) 的确定 | 第31页 |
| ·GSI 的确定 | 第31-32页 |
| ·扰动系数D 的确定 | 第32-37页 |
| ·Hoek-Brown 参数与Mohr-Coulomb 参数的转换 | 第37-39页 |
| ·瞬时Mohr-Coulomb 强度参数的确定 | 第37-38页 |
| ·等效Mohr-Coulomb 强度参数的确定 | 第38-39页 |
| ·变形模量的确定 | 第39-41页 |
| ·研究区高边坡岩土体参数的确定 | 第41-42页 |
| ·Hoek-Brown 准则选取边坡岩体参数 | 第41-42页 |
| ·研究区边坡其它层位岩土体参数的确定 | 第42页 |
| ·小结 | 第42-43页 |
| 第四章 路堑高边坡的稳定性分析与支护研究 | 第43-60页 |
| ·刚体极限平衡法介绍 | 第43-46页 |
| ·基于Mohr-Coulomb 准则的简化Bishop 法 | 第43-45页 |
| ·基于非线性Hoek-Brown 准则的简化Bishop 法 | 第45-46页 |
| ·Slide 软件简介 | 第46页 |
| ·基于FLAC2D 的强度折减法 | 第46-47页 |
| ·FLAC 简介 | 第46-47页 |
| ·强度折减法 | 第47页 |
| ·原理 | 第47页 |
| ·边坡失稳判据 | 第47页 |
| ·开挖边坡稳定性验算 | 第47-52页 |
| ·极限平衡法 | 第47-50页 |
| ·计算模型、参数及分析方法 | 第47-48页 |
| ·计算简图与计算结果 | 第48-50页 |
| ·强度折减法计算结果 | 第50-52页 |
| ·边坡支护结构设计 | 第52-59页 |
| ·加固边坡安全系数的计算 | 第52-53页 |
| ·边坡所需锚固力的计算 | 第53-54页 |
| ·锚杆(索)的设计 | 第54-56页 |
| ·左侧边坡 | 第54-55页 |
| ·右侧边坡 | 第55-56页 |
| ·边坡支护后的稳定性验算 | 第56-59页 |
| ·极限平衡法稳定性验算结果 | 第56-58页 |
| ·强度折减法验算结果 | 第58-59页 |
| ·小结 | 第59-60页 |
| 第五章 高边坡稳定可靠性分析 | 第60-72页 |
| ·边坡敏感性分析 | 第60-64页 |
| ·敏感性分析理论 | 第60-61页 |
| ·敏感性分析中影响因子的选择 | 第61-62页 |
| ·敏感性分析结果 | 第62-64页 |
| ·边坡可靠性分析 | 第64-71页 |
| ·可靠性、可靠度的概念 | 第64页 |
| ·极限状态方程 | 第64-65页 |
| ·蒙特卡罗模拟法 | 第65-66页 |
| ·本区边坡可靠性分析 | 第66-71页 |
| ·小结 | 第71-72页 |
| 第六章 路堑高边坡开挖支护的FLAC3D 数值模拟 | 第72-101页 |
| ·FLAC3D 软件介绍 | 第72-80页 |
| ·FLAC3D 基本原理 | 第72-74页 |
| ·空间导数的有限差分近似 | 第72-73页 |
| ·运动方程 | 第73页 |
| ·应变、应力及节点不平衡力 | 第73-74页 |
| ·阻尼力 | 第74页 |
| ·计算循环 | 第74页 |
| ·本构模型 | 第74-77页 |
| ·岩土本构模型 | 第74-75页 |
| ·摩尔-库仑模型 | 第75-77页 |
| ·结构单元 | 第77-80页 |
| ·锚索单元 | 第77-79页 |
| ·结构单元的连接 | 第79-80页 |
| ·高边坡开挖支护的FLAC3D 数值模拟 | 第80-100页 |
| ·数值模型的建立 | 第80-81页 |
| ·材料参数及边界条件 | 第81页 |
| ·天然边坡的初始应力场 | 第81-83页 |
| ·无支护条件下边坡逐级开挖数值模拟 | 第83-96页 |
| ·适时支护条件下边坡逐级开挖数值模拟 | 第96-100页 |
| ·小结 | 第100-101页 |
|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 第101-104页 |
| ·结论 | 第101-102页 |
| ·展望 | 第102-104页 |
| 参考文献 | 第104-108页 |
| 致谢 | 第108-109页 |
| 附录A(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目录) | 第109页 |
| 附录B(攻读学位期间参与课题目录) | 第10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