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语言、文字论文--汉语论文--语义、词汇、词义(训诂学)论文

中文学术书评中的模糊限制语探究--以三十篇语言学书评为例

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9页
一.概述第9-13页
 1.学术书评界定第9-10页
 2.模糊限制语定义、功能简述第10-11页
 3.学术书评模糊限制语研究现状第11-12页
  (1) 关于学术书评的研究第11-12页
  (2) 关于模糊限制语的研究第12页
  (3) 关于学术书评模糊限制语的研究第12页
 4.理论基础及原则方法第12页
 5.语料来源第12-13页
二.学术书评中模糊限制语的分类第13-23页
 1.模糊限制语分类研究回顾第13-19页
  (1) 札德对模糊限制语的分类第13-14页
  (2) Lakoff、伍铁平对模糊限制语的分类第14-16页
  (3) Kasper、E.F.Prince、何自然对模糊限制语的分类第16-17页
  (4) Hyland、杨慧玲等人对模糊限制语的分类第17-19页
 2.笔者对模糊限制语的分类第19-23页
  (1) 笔者分类的依据第19页
  (2) 笔者的分类第19-23页
三.学术书评模糊限制语语用分析第23-32页
 1.量化分析第23-25页
  (1) 学术书评模糊限制语使用情况分析第23-24页
  (2) 模糊限制语在学术书评各部分的分布情况分析第24-25页
 2.学术书评模糊限制语语用功能分析第25-32页
  (1) 使用模糊限制语可以提高语言表达的精确性第25-26页
  (2) 使用模糊限制语可以取消话语某种含义第26-27页
  (3) 使用模糊限制语可以坚持话语的合作性第27-28页
  (4) 使用模糊限制语可以使表达更加礼貌、得体第28-29页
  (5) 使用模糊限制语可以维护评介者、作者和读者的面子第29-30页
  (6) 使用模糊限制语可以增强表达的关联性第30-32页
四.影响学术书评中使用模糊限制语的因素第32-36页
 1.文化因素第32-34页
  (1) 学术价值观的承袭与发扬第32-34页
  (2) 贬己尊人的传统文化价值观第34页
 2.人际间互动因素第34-35页
 3.认知心理动机因素第35-36页
五.结语第36-38页
参考文献第38-40页
在校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第40-41页
致谢第41页

论文共4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汉语俗语修辞探究
下一篇:汉语新闻发布会话语中言据性特征的系统功能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