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论文--自动化技术及设备论文--自动化系统论文--数据处理、数据处理系统论文

轮胎均匀性参数测量方法的研究

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10页
1 前言第10-14页
   ·引言第10页
   ·轮胎均匀性检测设备第10-12页
     ·轮胎质量检测简介第10页
     ·轮胎检测设备的要求第10-11页
     ·国内外的轮胎检测设备生产状况第11-12页
   ·轮胎均匀性检测设备的技术背景第12-13页
     ·轮胎均匀性第12页
     ·轮胎均匀试验机及其发展背景第12-13页
   ·本文所做的工作第13页
   ·文章结构第13-14页
2 轮胎均匀性试验机的原理与测试方法第14-30页
   ·轮胎均匀性的测试方法分析第14-20页
     ·均匀性测试过程第15-16页
     ·均匀性给定参数第16页
     ·均匀性测试结果参数第16-17页
     ·均匀性特性参数计算方法第17-20页
   ·轮胎均匀性试验机第20-30页
     ·轮胎均匀性试验机的工艺方案设计第20-26页
     ·气动系统第26-27页
     ·控制管理系统第27-28页
     ·环境要求第28页
     ·技术指标第28-29页
     ·轮胎均匀性检测流程第29-30页
3 均匀性测试的力学分析及数学模型第30-37页
   ·轮胎结构及产生力波动的原因第30-32页
     ·轮胎内部结构第30-31页
     ·影响均匀性指标的主要制造缺陷第31-32页
   ·轮胎的坐标系及测试半径的定义第32-33页
     ·轮胎三维坐标系第32-33页
     ·轮胎负荷半径第33页
   ·均匀性试验机测试系统的结构组成第33-35页
     ·均匀性测试系统的实际结构第34页
     ·均匀性测试系统的抽象结构第34-35页
   ·轮胎均匀性测试力学模型第35-37页
     ·轮胎均匀性二维模型定义第35页
     ·轮胎均匀性二维模型计算第35-36页
     ·轮胎均匀性二维模型推广第36页
     ·轮胎均匀性二维模型建立的意义第36-37页
4 均匀性侧向力偏移及锥度补偿第37-49页
   ·侧向力偏移第37-39页
     ·侧向力及侧向力偏移的特征第37-38页
     ·侧向力偏移的求取第38页
     ·侧向均匀性特性参数对轮胎行驶的影响第38-39页
   ·锥度效应力第39-40页
     ·锥度效应力的定义第39页
     ·锥度效应力的特征第39-40页
   ·角度效应力第40页
   ·均匀性试验机的锥度测量第40-43页
     ·锥度测量的机械要求第40-41页
     ·测试轴系统倾斜结构第41页
     ·轴系倾斜的力分析第41-43页
   ·锥度补偿及其方法第43-49页
     ·数据重现性标准第43页
     ·均匀性重现性参数统计实例第43-44页
     ·实例分析第44页
     ·锥度补偿第44-45页
     ·锥度补偿程序第45-46页
     ·锥度补偿操作方法第46-47页
     ·锥度补偿实例第47-49页
5 轮胎均匀性特性参数第49-70页
   ·均匀性周期信号分析第49-51页
     ·傅里叶信号分析原理第49-50页
     ·轮胎均匀性的周期信号第50-51页
   ·最小二乘法曲线拟合与MATLAB 软件第51-53页
     ·最小二乘法介绍第51-52页
     ·MATLAB 工具介绍第52-53页
   ·轮胎径向均匀性特性参数分析第53-60页
     ·径向特性参数及其要求第53页
     ·负荷加载方法第53-54页
     ·负荷与径向特性参数第54-57页
     ·充气压力与径向特性参数第57-60页
   ·轮胎侧向均匀性特性参数分析第60-68页
     ·侧向特性参数及其要求第60-61页
     ·负荷与侧向力波动特性参数第61-63页
     ·充气压力与侧向力波动特性参数第63-65页
     ·负荷与侧向力偏移特性参数第65-67页
     ·充气压力与侧向力偏移特性参数第67-68页
   ·本章小结第68-70页
结论第70-71页
参考文献第71-74页
致谢第74-75页
附录第75-80页
 附录一:轮胎负荷 PID 加载程序第75-76页
 附录二:轮胎负荷比例加载程序第76-77页
 附录三:LOAD‐LFVH1 关系结论及曲线图第77-78页
 附录四:INFL‐LFVH1 关系结论及曲线图第78-79页
 附录五:均匀性特性参数对轮胎制造的指导作用第79-80页
攻读学位其间发表的学位论文第80-81页

论文共8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铜(Ⅱ)、锰(Ⅱ)等希夫碱金属配合物的合成及其DNA生物传感器的研制
下一篇:实验室小型啤酒发酵装置温度控制系统的设计与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