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生物科学论文--微生物学论文

精氨酸高产菌株钝齿棒杆菌中argJ基因的功能研究

摘要第1-4页
Abstract第4-7页
第一章 绪论第7-13页
   ·L-精氨酸的性质及应用第7-8页
     ·L-精氨酸的生物学意义第7页
     ·L-精氨酸的应用第7-8页
   ·L-精氨酸的生产现状第8页
   ·L-精氨酸在生物体内的合成途径第8-10页
   ·L-精氨酸生产的国内外研究进展第10-11页
     ·L-精氨酸在传统诱变育种方面的研究进展第10页
     ·L-精氨酸在基因工程育种方面的研究进展第10-11页
   ·鸟氨酸乙酰转移酶的研究进展第11-12页
     ·鸟氨酸乙酰转移酶的功能第11页
     ·鸟氨酸乙酰转移酶的研究进展第11-12页
   ·立题意义与研究内容第12-13页
     ·立题意义第12页
     ·研究内容第12-13页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第13-24页
   ·菌株与质粒第13页
   ·培养基与培养方法第13-14页
     ·培养基第13-14页
     ·培养方法第14页
   ·主要试剂与工具酶第14-16页
     ·生化试剂第14页
     ·蛋白质相关试剂第14-15页
     ·工具酶及其他试剂第15页
     ·抗生素的配制第15页
     ·溶菌酶的配制第15页
     ·IPGT 溶液的配制第15页
     ·SDS-PAGE 电泳试剂的配制第15-16页
     ·SDS-PAGE 电泳凝胶的配制第16页
     ·镍琼脂糖凝胶FF 亲和色谱缓冲液的配制第16页
   ·主要仪器第16-17页
   ·实验方法第17-24页
     ·发酵参数分析第17-18页
     ·棒杆菌基因组DNA 的提取第18页
     ·谷氨酸棒杆菌与钝齿棒杆菌argJ 基因的扩增第18页
     ·钝齿棒杆菌OATase 中α、β亚基的分别扩增第18-19页
     ·PCR 产物与T 载体的连接第19页
     ·大肠杆菌感受态的制备及转化第19页
     ·大肠杆菌重组质粒的抽提第19-20页
     ·重组质粒中插入片段的序列测定及分析比对第20页
     ·基因片段与载体pET-28a、pJC1-tac 的连接第20页
     ·钝齿棒杆菌感受态细胞的制备与电击转化第20-21页
     ·重组目的蛋白的表达与纯化第21-22页
     ·SDS-PAGE 电泳方法第22页
     ·酶活测定第22页
     ·基因敲除第22-23页
     ·钝齿棒杆菌重组菌与出发菌的发酵特性比较第23-24页
第三章 结果与讨论第24-39页
   ·钝齿棒杆菌中OATase 的功能鉴定第24-29页
     ·钝齿棒杆菌与谷氨酸棒杆菌中argJ 的PCR 扩增及序列分析第24-25页
     ·钝齿棒杆菌与谷氨酸棒杆菌中OATase 粗酶比活力的测定第25页
     ·重组质粒pET-28a-argJ(Cg)、pET-28a-argJ(Cc)的构建第25-26页
     ·argJ 基因在大肠杆菌中的表达与纯化第26-27页
     ·重组OATase 纯酶比活力的测定第27页
     ·重组OATase 的功能研究第27-29页
   ·OATase 催化作用机理的初步研究第29-35页
     ·α、β亚基的分别表达及活性分析第29-31页
     ·α、β亚基的分别敲除及活性分析第31-35页
   ·argJ 基因在C. crenatum 中的增强表达第35-39页
     ·重组穿梭表达载体pJC1-tac-argJ 的构建第35页
     ·钝齿棒杆菌重组菌与出发菌OATase 粗酶比活力的差异第35-36页
     ·钝齿棒杆菌重组菌与出发菌发酵产L-精氨酸的差异第36-37页
     ·钝齿棒杆菌重组菌与出发菌发酵液中氨基酸含量分析第37-39页
第四章 结论与展望第39-41页
致谢第41-42页
参考文献第42-46页
附录1: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第46-47页
附录2:核苷酸序列第47-48页

论文共4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辅酶Q10高产菌株的选育及发酵工艺研究
下一篇:不同信号肽对脂肪酶A在枯草芽孢杆菌中分泌表达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