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生物科学论文--生物化学论文--酶论文--辅酶论文

辅酶Q10高产菌株的选育及发酵工艺研究

摘要第1-4页
Abstract第4-8页
第一章 绪论第8-14页
   ·辅酶Q_(10) 的结构和性质第8页
     ·辅酶Q_(10) 的结构第8页
     ·辅酶Q_(10) 的理化性质第8页
   ·辅酶Q_(10) 的制备方法第8页
   ·辅酶Q_(10) 的功能及应用第8-9页
   ·辅酶Q_(10) 的研究现状第9-12页
     ·菌种选育及采用合适方法筛选突变株第9-10页
     ·基因工程菌的构建与分子改造第10-11页
     ·发酵过程控制及培养条件优化第11-12页
     ·辅酶Q_(10) 的分离与纯化第12页
   ·立题意义第12-13页
   ·本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第13-14页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第14-22页
   ·实验材料第14-15页
     ·菌种第14页
     ·主要试剂与材料第14页
     ·主要仪器与设备第14-15页
   ·实验方法第15-22页
     ·培养基及培养方法第15页
     ·诱变方法第15-16页
     ·筛选平板的制备方法第16页
     ·辅酶Q_(10) 高产菌株的筛选第16-17页
     ·维生素缺陷型的确定第17页
     ·辅酶Q_(10) 高产菌株的发酵扩大培养第17页
     ·辅酶Q_(10) 的提取方法第17页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辅酶Q_(10) 的产量第17-18页
     ·标准曲线的绘制方法第18页
     ·微量磷的测定方法第18-20页
     ·发酵液中成分的测定第20-22页
第三章 结果与讨论第22-44页
   ·出发菌株的选择第22页
   ·生长曲线的测定及辅酶Q_(10) 产量随发酵时间的变化曲线第22-23页
     ·生长曲线的测定第22页
     ·辅酶Q_(10) 的产量随发酵时间的变化曲线第22-23页
   ·HPLC 检测辅酶Q_(10) 标准曲线的绘制第23页
   ·紫外诱变和离子束诱变第23-26页
     ·紫外诱变第23-24页
     ·离子束诱变第24-26页
   ·快速筛选方法的确定及诱变结果第26-30页
     ·辅酶Q_(10) 结构类似物最小抑制浓度的确定第26-27页
     ·丁胺卡那霉素和硫酸庆大霉素最小抑制浓度的确定第27页
     ·第一轮紫外诱变结果第27-28页
     ·第二轮紫外诱变及离子束诱变结果第28-30页
   ·维生素缺陷型的确定第30-31页
   ·高产菌株诱变选育谱系及传代稳定性实验第31-32页
   ·发酵扩大培养第32-43页
     ·扩大培养最佳菌株的选择第32-35页
     ·pH 值对Q-14 发酵的影响第35-36页
     ·补加新鲜培养基对辅酶Q_(10) 发酵的影响第36-37页
     ·连续流加葡萄糖对辅酶Q_(10) 发酵的影响第37-40页
     ·无机磷含量对辅酶Q_(10) 发酵的影响第40-41页
     ·小结第41-43页
   ·主要结论第43页
   ·展望第43-44页
致谢第44-46页
参考文献第46-49页
附录A: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第49-50页
附录B:初筛菌株编号及产量第50-54页

论文共5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耐热β-半乳糖苷酶的克隆与表达研究
下一篇:精氨酸高产菌株钝齿棒杆菌中argJ基因的功能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