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0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0-28页 |
1 川牛膝研究进展 | 第10-15页 |
·本草历史沿革 | 第10页 |
·来源产地、植物栽培、加工炮制与品质研究 | 第10-11页 |
·常见伪品鉴别 | 第11-13页 |
·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 | 第13-14页 |
·临床运用 | 第14页 |
·川牛膝生产现状 | 第14-15页 |
2 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及其研究方法 | 第15-26页 |
·种质遗传多样性的概念 | 第15-17页 |
·研究遗传多样性的意义 | 第17页 |
·研究遗传多样性的方法 | 第17-26页 |
3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26-28页 |
第二章 川牛膝种质资源的形态学研究 | 第28-33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28-29页 |
·实验材料 | 第28页 |
·材料性状调查 | 第28-29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29-31页 |
·不同来源川牛膝材料形态性状的观察 | 第29页 |
·不同来源川牛膝材料形态性状基本数据统计与方差分析 | 第29-31页 |
3 讨论 | 第31-33页 |
第三章 川牛膝种质资源的细胞学研究 | 第33-42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33-34页 |
·试验材料 | 第33页 |
·染色体制片方法 | 第33页 |
·核型分析 | 第33-34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34-40页 |
·染色体核型图 | 第34-35页 |
·染色体参数及核型比较 | 第35-40页 |
3 讨论 | 第40-42页 |
·不同来源川牛膝种质材料的核型多样性 | 第40页 |
·利用最长染色体:最短染色体(L:S)比值鉴别川牛膝 | 第40-41页 |
·核型分析在川牛膝种质资源研究中的意义 | 第41-42页 |
第四章 川牛膝种质资源ITS序列分析 | 第42-50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42-44页 |
·试验材料 | 第42-43页 |
·试验方法 | 第43-44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44-48页 |
·PCR反应电泳检测结果 | 第44-45页 |
·ITS区序列比对 | 第45-47页 |
·基于ITS序列的聚类分析 | 第47-48页 |
3 讨论 | 第48-50页 |
·川牛膝 DNA的提取 | 第48页 |
·ITS序列分析在川牛膝与怀牛膝鉴定中的应用 | 第48-49页 |
·ITS序列分析在白牛膝和红牛膝鉴别中的探讨 | 第49-50页 |
第五章 川牛膝种质资源的RAPD分析 | 第50-55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50-51页 |
·试验材料 | 第50页 |
·实验方法 | 第50-51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51-53页 |
·RAPD扩增带的多态性 | 第51-52页 |
·遗传变异与聚类分析 | 第52-53页 |
3 讨论 | 第53-55页 |
第六章 川牛膝种质资源的SCAR标记开发 | 第55-60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55-56页 |
·材料 | 第55页 |
·方法 | 第55-56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56-58页 |
·RAPD标记分析 | 第56-57页 |
·RAPD特异片段回收、克隆及测序 | 第57页 |
·SCAR标记的建立 | 第57-58页 |
3 讨论 | 第58-60页 |
参考文献 | 第60-64页 |
致谢 | 第6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