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1页 |
文献综述 | 第11-19页 |
1 微量元素与肝脏疾病 | 第11-14页 |
·锌与肝脏疾病 | 第11-12页 |
·铜与肝脏疾病 | 第12页 |
·铁与肝脏疾病 | 第12-13页 |
·硒与肝脏疾病 | 第13-14页 |
·锰与肝脏疾病 | 第14页 |
2 四氯化碳肝损伤动物模型的研究进展 | 第14-16页 |
·大鼠四氯化碳肝损伤模型的建立 | 第15-16页 |
·犬的四氯化碳肝损伤模型的建立 | 第16页 |
·兔四氯化碳急性肝损伤模型的建立 | 第16页 |
3 四氯化碳肝损伤机制 | 第16-17页 |
4 “生命元”的研究现状 | 第17-18页 |
5 实验的目的和意义 | 第18-19页 |
实验一 不同剂量四氯化碳诱导波尔山羊肝损伤 | 第19-27页 |
1 材料和方法 | 第19-20页 |
·实验方法 | 第19-20页 |
·实验时间、地点 | 第19页 |
·实验动物选择 | 第19-20页 |
·实验动物的分组及处理 | 第20页 |
·样品的采集、处理与指标测定 | 第20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20-24页 |
·临床症状 | 第20-21页 |
·不同时期各组波尔山羊肝功能的变化 | 第21-23页 |
·不同时期各组波尔山羊血清总蛋白含量的变化 | 第21-22页 |
·不同时期各组波尔山羊血清白蛋白含量的变化 | 第22页 |
·不同时期各组波尔山羊血清球蛋白含量的变化 | 第22-23页 |
·不同时期各组波尔山羊血清酶活性的变化 | 第23-24页 |
·不同时期各组波尔山羊血清ALT活性的变化 | 第23-24页 |
·不同时期各组波尔山羊血清AST活性的变化 | 第24页 |
3 讨论 | 第24-26页 |
4 结论 | 第26-27页 |
实验二 “生命元”对CCL_4诱导波尔山羊慢性肝损伤的保护效应 | 第27-49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27-30页 |
·实验方法 | 第27-29页 |
·实验时间、地点 | 第27页 |
·实验动物的选择 | 第27页 |
·实验动物的分组及处理 | 第27-28页 |
·实验动物的饲养管理 | 第28-29页 |
·主要仪器设备和试剂 | 第29页 |
·主要仪器设备 | 第29页 |
·主要药品试剂 | 第29页 |
·样品的采集、处理与指标测定 | 第29-30页 |
·称重 | 第29页 |
·血液样品采集及制备 | 第29-30页 |
·主要检测指标与方法 | 第30页 |
·实验数据处理 | 第30页 |
2 实验结果与分析 | 第30-42页 |
·临床表现 | 第30页 |
·各组羊体重变化 | 第30-31页 |
·不同时期各组羊的血液常规值变化 | 第31-34页 |
·不同时期各组羊红细胞总数的变化 | 第32-33页 |
·不同时期各组羊血红蛋白含量的变化 | 第33页 |
·不同时期各组羊白细胞总数的变化 | 第33-34页 |
·不同时期各组羊的肝功能变化 | 第34-37页 |
·不同时期各组羊血清总蛋白含量变化 | 第35页 |
·不同时期各组羊血清白蛋白含量变化 | 第35-36页 |
·不同时期各组羊血清球蛋白含量变化 | 第36页 |
·不同时期各组羊白蛋白与球蛋白比值变化 | 第36-37页 |
·不同时期各组羊血清酶活性的变化 | 第37-40页 |
·不同时期各组羊的血清ALT酶活性变化 | 第38页 |
·不同时期各组羊的血清AST活性变化 | 第38-39页 |
·不同时期各组羊的血清AKP活性变化 | 第39页 |
·不同时期各组羊的血清GGT活性变化 | 第39-40页 |
·不同时期各组羊血液抗氧化功能指标变化 | 第40-42页 |
·不同时期各组羊的血清总SOD活性变化 | 第40-41页 |
·不同时期各组羊的血清MDA变化 | 第41-42页 |
3 讨论 | 第42-48页 |
·关于波尔山羊慢性肝损伤模型的建立 | 第42页 |
·“生命元”对波尔山羊慢性肝损伤体重的影响 | 第42页 |
·“生命元”对波尔山羊慢性肝损伤血常规的影响 | 第42-44页 |
·“生命元”对波尔山羊慢性肝损伤红细胞和血红蛋白的影响 | 第42-43页 |
·“生命元”对波尔山羊慢性肝损伤白细胞总数的影响 | 第43-44页 |
·“生命元”对波尔山羊慢性肝损伤肝功能的影响 | 第44-47页 |
·“生命元”对波尔山羊慢性肝损伤蛋白质指标影响 | 第44-45页 |
·“生命元”对波尔山羊慢性肝损伤ALT、AST酶活性影响 | 第45页 |
·“生命元”对波尔山羊慢性肝损伤AKP、GGT酶活性影响 | 第45-47页 |
·“生命元”对波尔山羊慢性肝损伤抗脂质过氧化作用的影响 | 第47-48页 |
4 本章结论 | 第48-49页 |
参考文献 | 第49-53页 |
致谢 | 第5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