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电工技术论文--发电、发电厂论文--各种发电论文

分布式并网发电系统低电压穿越问题的若干关键技术研究

摘要第1-8页
ABSTRACT第8-13页
第一章 绪论第13-32页
   ·课题研究概述第13-19页
     ·课题研究背景第13-14页
     ·分布式发电的分类第14-16页
     ·分布式发电低电压穿越技术要求第16-19页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9-30页
     ·风力发电技术研究现状第20-28页
       ·风力发电并网技术研究现状第20-21页
       ·双馈感应风力发电机稳态控制技术研究现状第21-22页
       ·双馈感应风力发电机转子侧变换器低压穿越技术研究现状第22-27页
       ·双馈感应风力发电机网侧变换器低压穿越技术研究现状第27-28页
     ·全功率并网变换器低电压穿越技术研究现状第28-30页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第30-32页
第二章 双馈感应风力发电机稳态控制技术第32-48页
   ·引言第32页
   ·双馈感应风力发电机控制原理第32-34页
   ·双馈感应风力发电机矢量控制技术第34-42页
     ·双馈感应风力发电机稳态等效电路第34-36页
     ·双馈感应风力发电机电网电压定向的矢量控制技术第36-37页
     ·双馈感应风力发电机空载并网控制第37-40页
     ·实验结果第40-42页
   ·双馈感应风力发电机直接功率控制技术第42-47页
     ·双馈感应风力发电机直接功率控制原理第42-44页
     ·基于直接功率控制的双馈感应风力发电机空载并网控制第44-45页
     ·实验结果第45-47页
   ·小结第47-48页
第三章 DFIG 转子侧变换器低电压穿越控制技术第48-75页
   ·引言第48-49页
   ·电网故障时转子侧变换器暂态分析第49-68页
     ·定子磁链分析第49-58页
     ·转子电动势暂态分析第58-60页
     ·转子电流分析第60-62页
     ·定子输出功率分析第62-67页
     ·电磁转矩分析第67-68页
   ·转子侧变换器低电压穿越控制技术第68-74页
     ·转子侧变换器低电压穿越控制策略第69-70页
     ·实验结果与分析第70-74页
   ·小结第74-75页
第四章 DFIG 网侧变换器低电压穿越控制技术第75-89页
   ·引言第75-76页
   ·网侧变换器数学模型及其稳态控制技术第76-80页
     ·网侧变换器数学模型第76-77页
     ·网侧变换器矢量控制第77-78页
     ·仿真结果第78-79页
     ·实验结果第79-80页
   ·电网故障时网侧变换器暂态分析第80-84页
     ·双馈风力发电机次同步运行时网侧变换器暂态分析第80-83页
     ·双馈风力发电机超同步运行时网侧变换器暂态分析第83-84页
   ·网侧变换器低电压穿越控制技术第84-87页
     ·网侧变换器低电压穿越控制策略第84-85页
     ·实验结果第85-87页
   ·小结第87-89页
第五章 DFIG 硬件保护及低电压穿越技术第89-99页
   ·引言第89页
   ·电网故障时转子电压暂态分析第89-92页
   ·软硬件相结合的低电压穿越控制技术第92-97页
     ·仿真研究第92-95页
     ·实验研究第95-97页
   ·小结第97-99页
第六章 全功率变换器低电压穿越控制技术第99-109页
   ·引言第99-100页
   ·全功率并网变换器稳态控制技术第100-101页
     ·三相光伏全功率并网变换器稳态控制技术第100-101页
     ·实验研究第101页
   ·全功率变换器低电压穿越控制策略第101-108页
     ·电网对称故障时低电压穿越控制策略及实验研究第102-104页
     ·电网不对称故障时低电压穿越控制策略及仿真研究第104-108页
   ·小结第108-109页
第七章 分布式发电系统实验平台设计第109-118页
   ·系统硬件设计第109-116页
     ·实验系统总体结构第109-111页
     ·实验系统硬件组成第111-115页
     ·电网电压瞬降发生装置第115-116页
   ·系统软件设计第116-118页
第八章 工作总结与展望第118-120页
   ·工作总结第118-119页
   ·对于后续课题研究的思考和展望第119-120页
参考文献第120-131页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第131-133页
致谢第133-135页

论文共13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网格状带齿加筋体强度、筋—土界面特性及其应用研究
下一篇:酰胺类新型成核剂的制备及聚乳酸的结晶性能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