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化学工业论文--合成树脂与塑料工业论文--一般性问题论文--基础理论论文

酰胺类新型成核剂的制备及聚乳酸的结晶性能研究

摘要第1-8页
Abstract第8-15页
第一章 绪论第15-35页
   ·聚乳酸概述第16-18页
     ·聚乳酸的制备与基本理化性质第16-17页
     ·聚乳酸的发展历史第17页
     ·聚乳酸发展存在的问题第17-18页
   ·聚乳酸的结晶第18-20页
     ·聚乳酸的晶体结构第18-19页
     ·聚乳酸结晶的影响因素第19-20页
   ·成核剂对聚乳酸结晶的影响第20-22页
     ·成核剂对聚乳酸结晶的理论基础第20页
     ·成核剂的选取原则和种类第20-21页
     ·成核效果的影响因素第21-22页
   ·成核剂对聚乳酸结晶成核的研究进展第22-31页
     ·无机化合物对聚乳酸结晶成核的影响第22-27页
       ·层状硅酸盐对聚乳酸结晶成核的影响第22-24页
       ·其它无机化合物对聚乳酸结晶成核的影响第24-27页
     ·有机小分子化合物对聚乳酸结晶成核的影响第27-30页
     ·高分子对聚乳酸结晶成核的影响第30-31页
   ·课题意义及主要内容第31-34页
     ·课题研究目的、意义和思路第31-33页
     ·课题研究内容与方法第33-34页
   ·研究特色和创新点第34-35页
第二章 双酰胺有机结晶成核剂的合成第35-58页
   ·引言第35-36页
   ·实验部分第36-39页
     ·主要试剂第36页
     ·主要仪器第36-37页
     ·测试与表征第37页
     ·双酰胺化合物的合成第37-39页
   ·结果与讨论第39-56页
     ·双酰胺化合物结构表征第39-44页
       ·辛二酸二苯甲酰肼的结构表征第39-41页
         ·中间体辛二酰氯结构分析第39页
         ·辛二酸二苯甲酰肼结构分析第39-41页
       ·其余双酰胺化合物结构表征第41-44页
     ·双酰胺化合物合成条件研究第44-51页
     ·双酰胺化合物的形貌第51-52页
     ·理论计算第52-56页
       ·合成工艺的理论分析第52-54页
       ·产物结构优化第54-56页
   ·本章小结第56-58页
第三章 双酰胺成核剂对 PLLA 的结晶成核作用第58-77页
   ·引言第58页
   ·实验部分第58-61页
     ·实验原料第58-59页
     ·实验仪器第59页
     ·PLLA/NA 样品制备第59-60页
     ·测试方法第60-61页
   ·结果与讨论第61-76页
     ·PLLA 选择第61页
     ·NA 对PLLA 的结晶成核作用第61-64页
     ·成核活性第64-66页
     ·NA(S)含量对PLLA 成核作用的影响第66-69页
     ·NA(S)在PLLA 中的分散性第69-70页
     ·NA(S)对PLLA 力学性能的影响第70-72页
     ·NA 含量对PLLA 成核作用的影响第72-76页
   ·本章小结第76-77页
第四章 PLLA 和 PLLA/NA(S)的结晶行为第77-95页
   ·引言第77页
   ·实验部分第77-79页
     ·实验原料第77-78页
     ·实验仪器第78页
     ·样品制备第78页
     ·测试方法第78-79页
   ·结果与讨论第79-93页
     ·PLLA/NA(S)等温结晶动力学第79-85页
     ·PLLA/NA(S)结晶形态第85-87页
     ·PLLA/NA(S)等温结晶广角X 射线衍射分析第87-91页
     ·降温速率对PLLA/NA(S)结晶行为的影响第91-93页
   ·本章小结第93-95页
第五章 PLLA 和 PLLA/NA(S)的熔融行为第95-108页
   ·引言第95页
   ·实验部分第95-96页
     ·实验原料第95-96页
     ·实验仪器第96页
     ·样品制备第96页
     ·测试方法第96页
   ·结果与讨论第96-107页
     ·PLLA 和PLLA/NA(S)的熔融行为第96-99页
     ·NA(S)含量对PLLA/NA(S)熔融行为的影响第99-100页
     ·等温结晶PLLA 和PLLA/NA(S)在不同升温速率下的熔融行为第100-101页
     ·PLLA/NA(S)在100℃等温结晶不同时间的熔融行为第101-104页
     ·PLLA/NA(S)在不同结晶温度下等温结晶的熔融行为第104-107页
   ·本章小结第107-108页
第六章 NA 对 PLLA 的成核机理第108-130页
   ·引言第108页
   ·实验部分第108-109页
     ·实验原料第108-109页
     ·实验仪器第109页
     ·样品制备第109页
     ·测试与表征第109页
   ·结果与讨论第109-128页
     ·NA(S)对PLLA 成核机理的初步理论分析第110-111页
     ·PLLA/NA(S)红外光谱分析第111-112页
     ·PLLA/NA(S)变温拉曼光谱分析第112-114页
     ·PLLA/ NA(S)热失重分析第114-115页
     ·分子动力学模拟第115-128页
       ·分子模拟基础第116-117页
         ·Discover第116页
         ·Forcite第116页
         ·DM013第116页
         ·Amorphous Cell第116-117页
       ·模拟过程参数的选择及设定第117-119页
         ·力场选择第117-118页
         ·系综选择第118-119页
         ·温度控制方法第119页
       ·模拟过程第119-123页
         ·PLLA 分子链的构建第119页
         ·PLLA 分子链结构优化第119-121页
         ·NA 与PLLA 相互作用模拟第121-123页
       ·模拟结果第123-128页
   ·本章小结第128-130页
第七章 全文总结与展望第130-136页
   ·全文总结第130-132页
   ·课题后续工作建议及展望第132-136页
参考文献第136-152页
作者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专利及项目申请第152-154页
作者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所参与的项目第154-155页
致谢第155-156页

论文共15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分布式并网发电系统低电压穿越问题的若干关键技术研究
下一篇:金属复合氧化物纳米材料的制备及其在电化学传感器中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