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箭基组合循环发动机(RBCC)引射模态的准一维理论分析
|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7页 |
| 缩略词说明 | 第7-8页 |
| 主要符号说明 | 第8-11页 |
| 第一章 综述 | 第11-22页 |
| ·背景和意义 | 第11-12页 |
| ·RBCC 推进概念 | 第12-13页 |
| ·RBCC 引射模态研究进展 | 第13-21页 |
| ·国外进展 | 第14-18页 |
| ·国内进展 | 第18-20页 |
| ·总结与提炼 | 第20-21页 |
|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 第21-22页 |
| 第二章 一维理论计算的拓展 | 第22-51页 |
| ·引射器基础 | 第22-26页 |
| ·引射器的工作过程 | 第22-23页 |
| ·引射器的结构形式及分类 | 第23页 |
| ·引射器的性能指标 | 第23-24页 |
| ·超声速引射器 | 第24-26页 |
| ·引射器的极限工况 | 第26页 |
| ·RBCC 引射模态概念 | 第26-27页 |
| ·RBCC 引射模态与引射器的异同 | 第27-29页 |
| ·RBCC 引射模态系统定义 | 第29-30页 |
| ·RBCC 引射模态计算理论 | 第30-41页 |
| ·基本性能计算 | 第30-36页 |
| ·超声速工况混合室初始段参数计算 | 第36-41页 |
| ·超声速引射器理论的新思考 | 第41-47页 |
| ·历史疑难 | 第41-42页 |
| ·混合室出口马赫数的取解判据 | 第42-45页 |
| ·算例应用解析 | 第45-46页 |
| ·初步结论与说明 | 第46-47页 |
| ·算例验证 | 第47-49页 |
| ·准一维计算与分析模型验证 | 第47-48页 |
| ·第二亚声速非解域判据的验证 | 第48-49页 |
| ·本章小结 | 第49-51页 |
| 第三章 RBCC 引射模态基本性能 | 第51-70页 |
| ·引射模态运行工况变化趋势 | 第51-59页 |
| ·Laval 喷管运行工况变化趋势回顾 | 第51-52页 |
| ·亚声速解情况下引射模态运行工况变化趋势 | 第52-57页 |
| ·超声速解情况下引射模态运行工况变化趋势预测 | 第57-58页 |
| ·壅塞的变化趋势 | 第58-59页 |
| ·RBCC 引射模态推力特性 | 第59-64页 |
| ·固定几何的RBCC 引射模态推力特性 | 第59-61页 |
| ·几何参数对RBCC 引射模态推力特性的影响 | 第61-64页 |
| ·偏离第三临界工况对推力特性的影响 | 第64-66页 |
| ·RBCC 引射模态三种临界工况的性能比较 | 第66-68页 |
| ·本章小结 | 第68-70页 |
| 第四章 RBCC 引射模态临界工况参数影响分析 | 第70-93页 |
| ·实现临界工作状态的可能性分析 | 第70-84页 |
| ·一次流总温对临界引射系数的影响 | 第70-75页 |
| ·一次射流马赫数对临界引射系数的影响 | 第75-78页 |
| ·总压比对临界引射系数的影响 | 第78-80页 |
| ·支板堵塞比对临界引射系数的影响 | 第80-83页 |
| ·综析与说明 | 第83-84页 |
| ·火箭参数对第三临界工况基本性能的影响 | 第84-88页 |
| ·RBCC 引射模态基本参数配置 | 第88-90页 |
| ·引射模态一维理论计算与分析的局限性 | 第90-91页 |
| ·本章小结 | 第91-93页 |
| 第五章 结束语 | 第93-95页 |
| ·本文工作总结 | 第93页 |
| ·对下一步工作的建议 | 第93-95页 |
| 致谢 | 第95-96页 |
| 参考文献 | 第96-100页 |
| 附录一 气动函数 | 第100-101页 |
| 附录二 作者简介 | 第10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