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3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3-19页 |
·研究的背景及问题的提出 | 第13-14页 |
·论文研究的意义 | 第14页 |
·研究方法及思路 | 第14-15页 |
·论文内容及框架 | 第15-16页 |
·论文的创新点 | 第16-19页 |
第二章 创新、管理及相关通信网络专业理论 | 第19-28页 |
·创新及管理基本理论 | 第19-21页 |
·创新与电信业务创新相关理论 | 第19-20页 |
·创新的定义 | 第19页 |
·创新的特性 | 第19页 |
·电信业务创新类型 | 第19-20页 |
·创新的方法 | 第20页 |
·管理创新相关理论 | 第20-21页 |
·通信网络相关专业理论 | 第21-28页 |
·“电信级”网络特性 | 第21页 |
·IP 网络的服务质量与业务质量 | 第21-23页 |
·电信级IP 承载网保证措施 | 第23-25页 |
·QoS 保证措施 | 第24页 |
·过量资源配置 | 第24页 |
·资源预留 | 第24-25页 |
·业务区分 | 第25页 |
·基于 MPLS 技术的 QoS 解决方案 | 第25页 |
·安全保证措施 | 第25-26页 |
·高可靠性保证措施 | 第26-27页 |
·网络管理能力 | 第27-28页 |
第三章 电信级 IP 网络模型 | 第28-36页 |
·电信级IP 网络模型提出 | 第28-30页 |
·设备能力 | 第30-32页 |
·电信级网络设备要求 | 第30页 |
·A 省IP 网络设备核查与分析 | 第30-31页 |
·A 省IP 网络设备优化思路 | 第31-32页 |
·网络能力 | 第32-34页 |
·电信级 IP 网络能力保证措施 | 第32-33页 |
·A 省IP 网络短板及优化思路 | 第33-34页 |
·维护能力 | 第34-36页 |
第四章 电信级 IP 网络服务管理 | 第36-40页 |
·现状分析 | 第36页 |
·服务管理目标 | 第36-37页 |
·服务管理措施 | 第37-40页 |
第五章 电信级 IP 网络业务管理 | 第40-45页 |
·网络产品 | 第40-41页 |
·概述 | 第40页 |
·网络产品定义 | 第40-41页 |
·电信级IP 网络的业务管理 | 第41-45页 |
·管理思路 | 第41页 |
·用户需求分析 | 第41-43页 |
·局端能力分析 | 第43-44页 |
·成本分析 | 第44-45页 |
第六章 电信级 IP 网络运行维护管理 | 第45-75页 |
·概述 | 第45页 |
·目的 | 第45页 |
·网络运行维护管理定义及措施 | 第45页 |
·集中化的网络运维生产操作体系 | 第45-57页 |
·概述 | 第45-47页 |
·网络运维监控与维护管理集中模式 | 第47-54页 |
·总体架构 | 第47-48页 |
·工作界面划分 | 第48-49页 |
·职责分工 | 第49-50页 |
·工作流程 | 第50-54页 |
·监控集中模式 | 第54-57页 |
·总体架构 | 第54页 |
·工作界面划分 | 第54-55页 |
·职责分工 | 第55页 |
·工作流程 | 第55-57页 |
·健全网络资源管理体系 | 第57-59页 |
·网络资源管理目标 | 第57-58页 |
·网络资源管理现状 | 第58页 |
·网络资源管理举措 | 第58-59页 |
·规范网络优化与变更管理 | 第59-64页 |
·网络优化与调整 | 第60-62页 |
·优化调整管理模型 | 第60页 |
·关键环节说明 | 第60-62页 |
·网络变更管理 | 第62-64页 |
·网络变更模型 | 第62-63页 |
·关键环节说明 | 第63-64页 |
·提升网络安全管理 | 第64-65页 |
·网络安全管理目标 | 第64页 |
·网络安全管理现状 | 第64页 |
·网络安全管理举措 | 第64-65页 |
·改进供应商管理 | 第65-71页 |
·供应商管理模型 | 第65-66页 |
·产品质量管理 | 第66-67页 |
·维护外包管理 | 第67-71页 |
·外包需求分析 | 第67-69页 |
·入网资质审核 | 第69页 |
·外包风险控制 | 第69-70页 |
·合作伙伴关系管理 | 第70-71页 |
·网络备件管理 | 第71-75页 |
·备件管理现状 | 第71-72页 |
·IP 电信级网络的备件管理 | 第72-75页 |
第七章 电信级 IP 网络运行维护管理关键支撑手段 | 第75-89页 |
·概述 | 第75-76页 |
·运维指标体系 | 第76-82页 |
·现状分析诊断 | 第76-77页 |
·发展目标及策略 | 第77-78页 |
·网络提供能力指标体系 | 第78-79页 |
·业务提供能力指标体系 | 第79-80页 |
·服务保障能力指标体系 | 第80-81页 |
·运维综合能力指标体系 | 第81-82页 |
·质量测试手段 | 第82-84页 |
·质量测试新需求 | 第82-84页 |
·质量测试手段 | 第84页 |
·OSS 系统 | 第84-89页 |
·现状分析诊断 | 第84-85页 |
·发展目标与策略 | 第85-86页 |
·服务开通系统建设 | 第86页 |
·服务保障系统建设 | 第86-87页 |
·资源管理系统建设 | 第87页 |
·数据网管建设 | 第87-89页 |
第八章 结论与展望 | 第89-92页 |
·研究结论 | 第89-90页 |
·展望 | 第90-92页 |
致谢 | 第92-93页 |
参考文献 | 第93-9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