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多层次农村合作金融体系研究
摘要 | 第1-9页 |
ABSTRACT | 第9-11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19页 |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1-12页 |
·研究背景 | 第11-12页 |
·研究意义 | 第12页 |
·国内外研究的相关综述 | 第12-17页 |
·国外关于建立农村合作金融体系的研究 | 第12-16页 |
·国内关于建立农村合作金融体系的研究 | 第16-17页 |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 第17-18页 |
·本文创新之处 | 第18-19页 |
第二章 合作金融及农村合作金融在各国的实践 | 第19-30页 |
·合作金融概述 | 第19-21页 |
·合作金融概念 | 第19页 |
·合作金融特征 | 第19页 |
·合作金融优点 | 第19-21页 |
·农村合作金融在各国的实践 | 第21-27页 |
·美国农村合作金融体系 | 第21-23页 |
·德国农村合作金融体系 | 第23-24页 |
·日本农村合作金融体系 | 第24-25页 |
·美国、德国和日本三国农村合作金融的综合比较 | 第25-26页 |
·国外农村合作金融监管 | 第26-27页 |
·国外农村合作金融发展特征及对我国的启示 | 第27-29页 |
·美国、德国和日本三国农村合作金融发展的共同点 | 第27-28页 |
·对我国农村合作金融体系改革的启示 | 第28-29页 |
·小结 | 第29-30页 |
第三章 农村合作金融体系现状与存在问题 | 第30-39页 |
·我国农村合作金融的几种组织形式 | 第30-32页 |
·农村信用合作社 | 第30-31页 |
·农村合作银行 | 第31页 |
·非正规合作金融组织 | 第31-32页 |
·小结 | 第32页 |
·我国农村合作金融体系的现状 | 第32-34页 |
·农村合作金融组织机构的现状况 | 第32-33页 |
·农村合作金融业务发展状况 | 第33-34页 |
·小结 | 第34页 |
·我国农村合作金融体系中存在的问题 | 第34-39页 |
·外部问题 | 第34-36页 |
·内部问题 | 第36-37页 |
·小结 | 第37-39页 |
第四章 我国多层次农村合作金融体系的构建 | 第39-58页 |
·深化农村信用合作社改革 | 第39-43页 |
·我国农村信用社改革现状 | 第39-41页 |
·进一步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的方向 | 第41-43页 |
·加强农村合作银行服务力度 | 第43-45页 |
·农村合作银行现状 | 第43-44页 |
·进一步增强农村合作银行服务能力 | 第44-45页 |
·建立新型农村合作金融组织 | 第45-47页 |
·建设新型农村合作金融组织应该坚持的几个原则 | 第45-46页 |
·构建我国新型农村合作金融组织的思路 | 第46-47页 |
·构建农业合作保险 | 第47-54页 |
·农业合作保险概念 | 第48-49页 |
·国内外农业保险的实践经验 | 第49-50页 |
·农业合作保险建立模式 | 第50-52页 |
·进一步确保农业合作保险健康发展的建议 | 第52-54页 |
·构建农村合作金融担保 | 第54-57页 |
·金融担保概述 | 第54页 |
·我国农村金融担保现状 | 第54-55页 |
·重构我国农村合作金融担保体系 | 第55-57页 |
·小结 | 第57-58页 |
第五章 农村合作金融监管体系构建 | 第58-67页 |
·监管的理论依据、目标、原则和意义 | 第58-61页 |
·农村合作金融监管的理论依据 | 第58-59页 |
·农村合作金融监管的目标 | 第59-60页 |
·农村合作金融监管的原则 | 第60-61页 |
·农村合作金融监管的意义 | 第61页 |
·我国的农村合作金融监管 | 第61-62页 |
·我国农村合作金融体系监管绩效分析 | 第62-67页 |
·农村合作金融体系监管的衡量因素 | 第63-64页 |
·多层次农村合作金融体系监管的成本—收益分析 | 第64-65页 |
·多层次农村合作金融体系监管的绩效评价 | 第65页 |
·进一步提高多层次农村合作金融体系的监管绩效 | 第65-67页 |
结论 | 第67-68页 |
参考文献 | 第68-71页 |
致谢 | 第71-72页 |
个人简历 | 第72-73页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7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