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艺术论文--工艺美术论文--工艺美术理论论文--工艺美术造型艺术理论论文

造型艺术空间论

中文提要第1-5页
Abstract第5-13页
绪论第13-26页
 一、问题的缘起第13-16页
  1、何为空间第13-14页
  2、造型艺术的定义和分类第14-16页
 二、研究的主题与范围第16-21页
  1、造型艺术空间概念的厘定第16-17页
  2、研究的现状第17-18页
  3、研究的范围第18-21页
 三、研究的任务和方法第21-23页
 四、本文的结构设想第23-26页
上篇●总论——造型艺术空间的论说第26-67页
 第一章 关于空间的哲学论说第27-50页
  一、空间和时间是一切存在的基本形式第27-29页
  二、中国古代哲学蕴含的空间概念第29-38页
   1、无形之状,无之以为用第31-32页
   2、宙合之意第32页
   3、“名”与“实”第32-33页
   4、久,弥异时也;宇,弥异所也第33-34页
   5、“盖天说”与“浑天说”第34-35页
   6、天对、天说与天论第35-37页
   7、“北宋理学的时空理论第37-38页
  三、西方古代哲学蕴含的空间观第38-42页
   1、“数的创造”与“原子论的虚空”第38-40页
   2、“共有空间”与“特有空间”第40-41页
   3、“绝对空间”与“相对论”第41-42页
  四、宗教的宇宙模式和空间意识第42-46页
  五、二十世纪空间意识的拓展第46-50页
   1、关于空间的构想第46-47页
   2、空间意识的拓展第47-50页
 第二章 造型艺术中的各种空间体系第50-67页
  一、虚幻的空间——绘画的空间幻象第50-56页
   1、空间幻象第50-51页
   2、对自然空间的模拟与挑战第51-56页
    (1) 自然空间与绘画空间的差异第51-52页
    (2) 情与境的升华——感性的模拟自然空间第52-53页
    (3) 追求真实——理性的模拟自然空间第53-54页
    (4) 抽象的内心图像——对自然空间的重构第54-56页
  二、体量空间——造型艺术空间的实存性第56-62页
   1、建筑与雕塑的实体造型性第56-57页
   2、存在于环境中的实体第57-59页
   3、主体与客体相对应——实体的空间知觉第59-62页
    (1) 对比例与尺度的感知第59-60页
    (2) 实体的张力第60-62页
  三、内部空间——造型艺术实用性的主要载体第62-64页
   1、建筑内部空间的可进入性第62-63页
   2、“有器之用”——器物空间的实用功能第63-64页
  四、造型艺术中综合性的空间问题第64-67页
下篇●分论——造型艺术空间专题研究第67-211页
 第三章 绘画空间的论说第68-106页
  一、绘画空间观的发展与演变第68-80页
   1、中国传统绘画空间意象化的发展第68-72页
   2、西方传统绘画空间概念的发展第72-80页
    (1) 古埃及绘画——图式的空间第73-74页
    (2) 古希腊、罗马绘画——“幻象”空间的萌芽第74-75页
    (3) 文艺复兴绘画——空间的逼真再现第75-77页
    (4) 立体主义绘画——“时间性”的空间第77-80页
  二、绘画的空间形态第80-90页
   1、中国传统山水画的空间形态——节奏化的流动空间第80-85页
    (1) 游动的视点第80-82页
    (2) 节奏化的空间第82-83页
    (3) “以大观小”和“神与物游”的意象空间第83-85页
   2、西方绘画的空间形态——逼真化的静止空间第85-90页
    (1) 固定的视点第86-87页
    (2) 凝固了时间的空间第87-89页
    (3) 真实空间的幻象第89-90页
  三、绘画空间的创作第90-106页
   1、意在笔先——线条和墨色的空间表现第90-92页
   2、无画处皆成妙境——空白的空间处理第92-97页
    (1) 空白的哲学渊源第92-93页
    (2) 空白空间的心理占据第93-95页
    (3) 空白空间的创作原则第95-97页
   3、重叠关系表现画面深度空间第97-99页
   4、理性的再现——色彩光影的空间表现第99-103页
    (1) 通过光线、明暗塑造空间第99-101页
    (2) 通过色彩冷暖塑造空间第101-103页
   5、物象的解构——视觉空间定式的打破第103-106页
 第四章 雕塑的体量与空间第106-134页
  一、雕塑空间观念的发展与演变第106-117页
   1、静态的空间——平面的雕塑观念第106-108页
   2、动态的空间——圆雕的观念第108-110页
   3、开放的空间——现代雕塑的空间变革第110-115页
    (1) 立体主义——三维空间中的视觉意境第110-113页
    (2) 抽象主义——雕塑是空间而非体量第113-114页
    (3) 超现实主义——用实体去表现虚幻的潜意识第114-115页
   4、线性造型的自由空间——中国传统雕塑的空间观第115-117页
  二、雕塑的体量组合与空间组合第117-126页
   1、雕塑的体量组合第117-121页
    (1) 体量的诞生——球体与棒状体的结构第117-119页
    (2) 立方体的团块结构第119-121页
   2、雕塑的空间组合第121-124页
   3、雕塑虚实空间的心理占据第124-126页
  三、体量感的深度判定——雕塑空间的创作手法第126-134页
   1、浮雕前后两个平面的创作观第126-127页
   2、浮雕的创作观念运用于圆雕第127-129页
   3、石雕与泥塑在空间处理中的差别第129-130页
   4、雕塑尺度的视觉感知与环境的对比融合第130-132页
   5、光与影在雕塑空间处理中的作用第132-134页
 第五章 建筑的内部空间与外部空间第134-195页
  一、建筑空间观念的发展与演变第134-144页
   1、中国关于建筑空间的学说第134-137页
    (1) 老子的“有”与“无”之于建筑空间第134-135页
    (2) 宗白华的“空间与人和自然”之于建筑空间第135-137页
   2、西方建筑空间观念的发展第137-144页
    (1) 从关注形式体量到关注空间第137-138页
    (2) 空间,建筑设计的主角第138-140页
    (3) 空间主义与场所主义的对弈第140-143页
    (4) 后现代关于空间的困惑第143-144页
  二、围合、暧昧、精神内涵——建筑内部空间的三个基本问题第144-159页
   1、内部空间的定义第144-145页
   2、内部空间的围合性第145-149页
    (1) 邻接性的空间第146-147页
    (2) 空间中的围合空间第147-148页
    (3) 穿插与共享的空间第148-149页
   3、内部空间的模糊性第149-153页
    (1) 空间界定的模糊性第150-152页
    (2) 空间感受的模糊性第152-153页
   4、内部空间的精神内核第153-159页
    (1) 建筑空间起源的天启性第153-156页
    (2) 宗教建筑核心空间的精神性内涵第156-159页
  三、环境、类型、精神——建筑外部空间的三个核心问题第159-175页
   1、外部空间的定义——建筑对自然的限定第159-160页
   2、外部空间设计的前提——对环境的全局把握第160-164页
    (1) 自然环境阶段——调和与对比第160-162页
    (2) 城市环境阶段——延续与突破第162-164页
   3、外部空间的类型——积极空间与消极空间第164-168页
    (1) 空间包围建筑物第165-167页
    (2) 建筑实体围合而成的空间第167-168页
   4、外部空间的处理手法第168-172页
    (1) 在平面布局中推敲空间的合理性第168-169页
    (2) 在对比中形成空间的变化第169-170页
    (3) 外部空间的层次处理第170-172页
   5、外部空间设计中场所精神的表达——方向感与认同感第172-175页
    (1) 方向感第173-174页
    (2) 认同感第174-175页
  四、影响建筑空间的诸要素第175-195页
   1、理性与审美第176-181页
    (1) 理性思维下的几何化建筑体量第176-177页
    (2) 适度观念下的“大壮”与“便生”空间第177-179页
    (3) 写意审美下的自由空间形态第179-181页
   2、材料与结构第181-184页
    (1) 砖石建筑与木构架建筑的差异第182-183页
    (2) 材料与结构的发展对建筑空间的影响第183-184页
   3、宗教与伦理第184-195页
    (1) 精神空间第186-189页
    (2) 气的空间第189-191页
    (3) 礼制的空间第191-195页
 第六章 器物的造型与空间第195-211页
  一、器物造型与空间的最初特征第195-200页
   1、对称几何的造型第195-198页
   2、仿生的造型与空间第198-200页
  二、器物造型与空间的实用特征第200-204页
   1、器物造型与尺度的功能性与人性化第200-203页
   2、器物造型的系列化与规格化第203-204页
  三、器物造型与空间的审美特征第204-208页
   1、以实用为基础的审美分化第204-206页
   2、实用与审美并重第206-208页
  四、对器物造型与空间的解释第208-211页
结论第211-220页
 一、造型艺术空间的基本特征第211-216页
  1、认识空间的基础——存在性与人的意识第211-213页
  2、创造空间第213-216页
   (1) 虚幻空间第214-215页
   (2) 占用空间第215-216页
   (3) 利用空间第216页
 二、空间在造型艺术中的地位和作用第216-220页
  1、形式与空间的对立统一第216-217页
  2、空间是造型艺术实用性的主要载体第217-218页
  3、空间的知觉作用第218-220页
参考文献第220-223页
图片来源第223-226页
攻读研究生期间发表论文第226-227页
后记第227-228页

论文共22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晚清常州宗族与社会事业
下一篇:宋代文人意趣与工艺美术关系研究